close
輕鬆扮演好父母~~談孩子的氣質與教養
文:趙心暐、陳信昭
我們常會聽到父母親抱怨:「我都用同樣的方式教養,為什麼這個孩子跟哥哥、姊姊不一樣」、「為什麼弟弟可以這麼乖,但哥哥就不一樣」、「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就不能像隔壁家的小寶那麼活潑」。自孩子呱呱墜地的那天起,父母親就時常會出現這樣的疑惑,其實,孩子的行為除了受家庭、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是先天特質的影響,而這裡所謂的先天特質,即是「氣質」,本文主要即是介紹氣質的內涵及合適的教養方式,讓父母更抓得住孩子的脾氣,不再為管教問題而頭痛。
 
一、氣質的內涵
(一) 活動量:指孩子在一天的活動中,所表現出活動頻率的多寡和節奏的快慢。活動量太大的孩子整天動個不停,即使坐在車上,也是爬上爬下、動來動去或東摸西摸,通常很容易出亂子或干擾到別人;而活動量小的孩子,像文雅的小紳士或小淑女,可能較討人喜歡。
(二) 規律性:指孩子日常行為的一致性、規律性,如每天睡眠時間的長短、飲食或排泄數量的多寡等現象是否規則而言。規律性較高的孩子,幾時作功課、起床、睡覺等,總是很有規律,較容易預測,較不用父母操心;而作息不規律的小孩,可能會造成父母很大的困擾。
(三) 趨避性:指孩子對新的人或物、新的情況或食物,第一次面對時所表現出來的是「接受」或是「拒絕」的態度,例如孩子剛開始在面對新的食物、玩具和陌生人時,表現接受或退縮的態度。退縮的孩子,容易讓人誤認為膽小,不主動或沒興趣。
(四) 適應度:指孩子第一次見到新事物、新情況時不論是表現出「接受」、「退縮」的態度,接下來都要面對一連串適應這事物、情況的過程,這種過程中孩子表現出的是自如、困難度或所需要時間的長短,稱為「適應度」。例如有些孩子初接觸新學校時,逃避不肯上學,之後卻變得非常喜歡學校;或有些孩子過一、兩天就很快能適應,但有些孩子卻需要好幾天,甚至幾個星期還不能適應。適應度低的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及團體生活都較困難。
(五) 反應閾:指引起孩子反應所需的刺激量,包括視、聽、嗅、味及社會覺(指察言觀色的能力),例如受了氣的父親下班回家,關門的聲音、走路的步聲,已經含著怒氣,反應閥低的孩子,可能早就一溜煙跑走或想辦法取悅父親,但反應閥高的孩子卻仍傻傻的坐在那兒看電視而慘遭責罵。反應閥低的孩子很敏感;反應閥高的孩子卻容易讓人誤解為遲鈍或不經心。
(六) 反應強度:指孩子對外在或內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例如有的孩子摔倒擦傷了,就激烈的尖叫、哭喊,有的則是輕輕「哦」的一聲。反應強度大的孩子高興時大叫大跳,生氣時大哭大鬧,比較容易被人覺察,但也容易高估他的真意,惹來麻煩;反應強度小的孩子不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實際需要常被忽略。
(七) 情緒本質:指孩子在一天清醒的時刻中,所表現的快樂、友善、和悅及不快樂、不友善、不和悅之間的比例,例如一對姊妹同樣面對父母的要求,姊姊嘟著嘴、臭著一張臉,妹妹則很自然的以愉快的心情接受。「笑咪咪」的孩子人見人愛,「拗嘟嘟」的孩子卻常使人誤解他在生氣,而不願去接近他,因此也影響他的人際關係。
(八) 注意力分散度:是指孩子是否易被外界環境的刺激而干擾,改變他正在進行的活動。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很可能影響學習的效果。
(九) 堅持度:當孩子正在做或想做某件事,即使面對干擾與障礙時,也能嘗試去解決困難或問題的傾向就是堅持度,例如有的孩子學騎腳踏車,即使摔傷了,孩子要繼續騎下去,他的堅持度很強。堅持度低的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持度高的孩子很固執,有時也令人頭疼。
 
二、教養方式
(一) 活動量
l 活動量高:時常帶他們出外走走,增加發洩體力的機會;此外,若孩子行事較莽撞,別常常責罵他,反而應該時常用肢體來限制他,並在表現出合宜行為時稱讚他。
l 活動量低: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好好完成該做的事,並鼓勵他多做動態活動;此外,亦給予一個觀念:雖然動作慢,但份內之事仍應做完。
 
(二) 規律性
l 規律性高:對於需要改變的地方,如果可以應及早讓他知道,以便緩衝。
l 低規律性:父母可以試著接受,不要一下子要求太多,而且,這類型的孩子,隨著年齡之增長,逐漸訓練、持之以恆,通常能改善。
 
(三) 趨避性
l 趨避性屬接受型:由於時常來者不拒,容易忽略危險性,所以爸媽必須提醒孩子有所警覺,隨時三思而後行。
l 趨避性弱屬退縮型:父母應有耐心,以漸進方式引導其改善,且在孩子要接觸新事物前,為他做好心理準備,給他多一些調適的時間,建立自信心,如當他要換新的老師及朋友時,先在熟悉的環境接觸新老師,讓新老師及同學知道孩子害怕陌生的環境,由他們主動跟他寒喧,減少他的不安。
 
(四) 適應度
l 適應度高:雖然面臨改變時能很快適應,在各種狀況下都能怡然自得,不過父母仍要適時給予協助。
l 適應度低:爸媽必須調整自己的期待,多給孩子一些時間,並給予肯定。同樣的,如果在改變前先演練幾次,將可幫孩子早些適應。
 
(五) 反應閥
l 反應閾低(過度敏感):對於這類孩子,父母應冷靜、採接納的態度,可以減少讓孩子處於容易引起激動的刺激情境中,同時父母對於自己的行為要多做一些解釋,降低其不安的情緒。
l 反應閾高(反應遲緩):父母要主動去觀察孩子的狀況,適時給予必要的協助,父母有時可以直接說出心裡的想法,並教導孩子如何分辨別人的口語及身體語言所代表的可能意圖。
 
(六) 反應強度
l 反應激烈:對於其反應,父母必須抱持冷靜的態度,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如果孩子大吵大鬧,別因為怕吵而輕易妥協,同時也要減少對他的嘮叨或是不適當的指責,等到他的情緒強度減緩時,再給予適度的教導。
l 反應微弱:表面上似乎很乖很好管教,但孩子的需求往往被低估或忽略。當這樣的孩子提出要求或抱怨時,父母更要認真回應,同時也要鼓勵他多用口語表達,說出他的想法。
 
(七) 情緒本質
l 正向情緒:對於孩子樂觀開朗的個性,父母應該多加稱讚,但必須提醒孩子保持警覺心,以免因過度樂觀而忽略潛在的危險性,並教導如何表達負向情緒。
l 負向情緒:對於孩子的負向情緒,父母不必自責,認為是自己沒做好,可善用幽默感,引導孩子樂觀,對孩子才更有幫助。
 
(八) 注意力分散度
l 易被分散:父母可以試著幫孩子減少刺激,例如,孩子看書時,盡量不要在他身邊走來走去,或桌上減少擺放不相干的東西。
l 集中度高:面對這樣的孩子,盡量別在他專心做事時打斷他,交代事情時要確定孩子聽見了,能多提醒幾次更好。
 
(九) 堅持度
l 堅持度高:要孩子轉換活動之前要先提早提醒,以免孩子措手不及,另外,也不要因為孩子的不合宜堅持而放棄對他該有的管教。
l 堅持度低:父母可將要做的事分割成小單元,讓孩子分次完成,孩子會比較願意做,做完也會很有成就感。
 
總之,當孩子有不被接受的行為發生時,父母切忌馬上動怒、喝止或處罰,應冷靜分析是發展階段的特有現象,或氣質造成,如果是後者,應以接納、體諒的態度來相處;父母也要懂得自我放鬆,讓自己喘口氣、分擔自己的壓力。如果真的無法招架,可以找專業人士諮詢、閱讀相關書籍,或與有經驗的父母討論,尋求一些支援,讓自己多一些思考的方向。
氣質並無好壞之分,接納並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避免以負面的字眼給孩子貼標籤,只要懂得欣賞,每個孩子都是寶,而且經由我們的了解所產生的理性愛,可以讓他們有一個快樂且自信的童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父母 教養 氣質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玉-Fanny 的頭像
    小玉-Fanny

    涅槃之愛~Nirvana

    小玉-F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