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在課程結束後
共時的看見了這兩篇分享文
▍成為自己的父母
隨著成長,我們忘卻了關於小孩的祕密,其實,他原本就是個完整個體;也忘卻了他可以不因反思、評判和譴責而被麻痺在自己內心,活出整個世界,如同活在一個萬物都和平共處的天堂花園裡。
~榮格
第一個該結盟的大人,就是你自己。
對於內在小孩而言,時間的概念並不存在。過往的一切經驗都能夠隨時隨地在內在小孩的生命裡即時地被喚起。而成人若想要填補自我成長中的空白,就必須先成為自己的家長。當往事再度被喚起時,不管是愉悅的還是苦痛的,其實都是內心小孩正在呼喊等著大人來幫忙或鼓勵,好繼續成長。也就是,其實每個人都有責任來包紮自己心裡的傷口,負起自我療癒的責任。在我們先前的文章裡,提出了許多可以自我成長的方法,尤其是:
• 加油打氣的訊息是內在小孩經常需要的,像是:「我很開心你是一個小男/女孩」「你真討人喜歡」「你可以自在地表達你的情緒與需求」等等。過去我們有一本著作便是在探討如何在不同的年齡修復自己的童年經驗;
• 方便和內在小孩溝通的象徵性物件,像是絨毛娃娃、玩偶、洋娃娃或是以圖畫代替。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也可以當作是跟自己童年經歷做連結很好的切入點。
• 儀式的力量可以恢復那些被遺忘的潛力,「根據儀式暗喻以及象徵性的力量,效果是比較直接的,因為它不阻礙心理或是心中產生的疑惑。儀式完成後,新的可能就會在意識裡出現,並產生一個全新的和自己、他人以及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界限。」
• 成人與內在小孩話語交流的力量:這種和自己內心小孩的交流是釐清自己內在世界以及更認識自我意識的極佳方式。
• 現今許多現象都不證自明。那些努力當上自己家長的人較容易控管自己的情緒,並且擴展自己感受的幅度。他們會發展出較深層的親密感並且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這些人比較自主,也和自己的前家長有所差別。成為自己的家長其實就是一種分別的儀式。這樣的自我超越會讓前小孩與前家長間的溝通更直接也更健康。也因此這些人,放下戰戰兢兢的生存與自保策略,懂得把握當下、享受人生。
然而,成為自己的家長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個人主義、自我為中心或是自私的展現,相反的,成為自己的家長很多時候反而能促進與親人的關係,並更有能力對他人敞開雙臂擁抱。
成為自己的家長的經驗,有時候是在心理治療的互動中展開。五十三歲的穆瑞爾(Muriel)跟我們透露:
「我在第一次做內在小孩的心理治療晤談時,真正讓我敞開心胸的契機,是當我看到心理師在聽我陳述小時候的事時,他的眼淚在眼睛裡打轉。他是第一個為我內心的小穆瑞爾而哭的人,這樣的舉動,鼓勵我更積極地同理內心渺小、脆弱的我,也進而改變了一切:我的生活、我跟我自己的關係還有與他人的人際關係。我內在的小女孩的感受終於被聽到、被理解、也被認可了。」
很多人就跟穆瑞爾一樣,在成為自己家長的過程中,都有一個和善的他者協助。在療程裡,讓自己感到有責任去照顧受傷的內在小孩,也允許自己去釋放那些曾經被譏笑、被否認的才能。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靈在脆弱、不完美的人性中找回一席之地。
在我們過去的著作裡曾經提到:「你的內在小孩想像中的家長是一個可靠的、持續給予關愛、安全感、照護、善解人意、認可以及鼓勵的來源。這些想像都是非常正當的,因為孩子對媽媽或爸爸的基本需求是人類的天性。然而,我們必須要跟自己的內在小孩解釋,家長並不絕對是好的。我們生來就不完美,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做到持續進步、精益求精。所以,用行動證明給內在小孩看,讓他知道你會是一個更好的家長。在你短暫離開時,安撫他;也可以預先告訴他,你有可能偶爾會疏忽了他的呼喊;甚至是背叛他或是傷害他,但是最終,你一定會帶著關愛回到他身邊,並意識到那些讓他痛苦的事。」
成為自己的父母,對於為人父母的人,也是一種很好的練習。小孩會因為家長堅定的關愛而找到強大的力量,去消化那些在親子關係裡傷害他的部分。家長若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不會有損顏面,相反的,會因為展露出更真實的人性,也幫助了小孩在面對真實世界的過程中,能夠好好地成長。小孩是父母最佳的盟友,他總是能夠辨認出哪些是傷人的,哪些又是鼓舞人心的。因此,他也會更獨立自主,學習如何去區分哪些情況可以自己處理,哪些情況需要外界援助,對他人產生信任感,作為真實的支持。能夠意識到這些的家長,便有能力做小孩的榜樣,給予孩子共感與和善的回應。
成為自己的家長,如同一種家長與小孩手牽著手的強大連結,足以灌溉自己乾涸的心靈。
.
本文摘自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透過「內在小孩」心法,重整成人與父母更平和與成熟的親子關係
.
作者:瑪麗-法蘭絲 巴雷.迪.寇克侯蒙,艾曼紐 巴雷.迪.寇克侯蒙
... ... ... ... ... ... ... ... ... ... ... ... ... ... ...
我們學習適當的親子教養方式,最終是要圓滿我們跟自己的關係。所以沒有孩子的人,也可以看教養書,
因為那會對照自己的成長歷程,並且從中學到對待自己的方法;
父母也可以多看心靈成長類的內容,因為跟他人深刻連結的基礎,是安頓好自己的身心。
我們得要在心理上轉大人,成人的成熟自律慈愛勇敢,能慢慢在我們身上展現,我們才能回頭照顧,我們心裡那不斷呼喊著要被注意、被關愛的內在小孩。
祝願您,能跟自己結盟,給予內在小孩理解與和善的回應!
-----
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其實內在的受傷小孩,不僅是自己,他可能代表了幾個世代,我們的母親,可能在一生中經歷許多痛苦,我們的父親也受苦。
他們也許不懂得照顧內在小孩,因而當我們擁抱內在受傷的小孩時,也是在擁抱我們祖先的受傷小孩,「療癒」與「修習」,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無數代的祖先和後代。
我們的祖先可能不懂得照顧內在受傷的小孩,因而把他們受傷的小孩遺傳了給我們,我們的修習,就是要停止這樣的循環。
如果我們能夠治療內在受傷的小孩,不單釋放了自己,也釋放了傷害過我們、甚至是虐待過我們的人,虐待者,曾經可能是被虐待者。
有很多人與內在小孩一起修習一段時期後,減輕了痛苦並得到轉化,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變得更和諧,我們受苦,是因為沒有接觸到「慈悲」和「理解」。
然而,正如痛苦存在於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祖先傳遞給我們的覺醒、理解與幸福的種子,同樣存在,我們需要運用它們,
我們內在有一盞燈 ——「正念的燈」,我們隨時可以點亮它。
我們的呼吸、我們的腳步,及我們平靜的微笑,就是點亮這盞燈所需要的油,我們必須點亮正念的燈,讓燈的光明,驅散和終止黑暗。
我們的修習,就是要“點亮”這盞燈。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位年幼的受傷的小孩,所有人在童年都經歷過困難,甚至是創傷,為了保護自己,以及防備將來再受痛苦,我們嘗試忘記從前的苦痛。
每次觸及痛苦的經歷,以為自己會無法忍受,因而將感受與記憶,深深地埋藏在潛意識內,可能因此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在的小孩,但是忽視這個小孩,並不表示他不存在,這位受傷的小孩,一直在那裡,期待著我們的關注。
我們將小孩遣送到內在深處,並盡量遠離,希望藉此停止我們的痛苦,但逃離,並不能停止我們的痛苦,而是在延續痛苦。
我們讓自己持續接觸外在的刺激,因害怕面對痛苦,我們選擇逃避,因為不想再次感受以前的痛苦,無法面對內在糾結的痛苦和悲傷,即使有時間,也不願返回自己的內在。
受傷的小孩在我們之內是事實,但我們覺察不到他的存在,無法覺察即是無明。
“無明”導致我們看不到實相;它驅使我們做愚蠢的事情,這些行為,讓我們受到更多的痛苦,也令內在的小孩,再次受到傷害。
那小孩嚴重受傷害,他或她急切需要我們回到內在,但我們選擇了遠離,「無明」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和意識的每一個細胞內,就像是一滴墨溶入一杯水之中。
受傷的小孩,也存在於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內,身體沒有一個細胞不存在這個受傷的小孩,我們不需要追憶從前尋找這個小孩,只要深入觀察自己,就能接觸到他,受傷小孩的痛苦,“當下”就在我們之內。
當我們開始察覺自己遺忘了內在受傷的小孩,我們會對這位小孩充滿慈悲,也因此生起正念的能量。
「正念」的第一個功能,是【覺知而不對抗】。
我們可以在任何時候停止,然後覺察內在小孩的存在。
當第一次覺知到內在受傷的小孩,我們需要做的只是覺察他,然後打個招呼,就是如此。
可能這個小孩很悲傷,如果我們注意到這一點,可以吸一口氣,
然後跟自己說:【吸氣,我知道悲傷在我之內顯現。你好,我的悲傷。呼氣,我會好好照顧你。】
一旦覺察到自己的內在小孩,正念的第二個功能就是擁抱他。
這是非常愉悅的修習,我們不再和自己的情緒對抗,而是好好照顧自己。
正念帶著它的盟友 ——【定】,覺察內在小孩,然後溫柔地擁抱他,只要幾分鐘就能舒緩情緒,痛苦的情緒可能還在,但我們不再受苦。
「覺知」和「擁抱」內在小孩後,“正念”的第三個功能,是舒緩和減輕難熬的情緒,當我們溫柔地懷抱這個小孩,就是在舒緩這些複雜的情緒,我們因此感到平靜。
用【正念】與【定】擁抱強烈的情緒,可以看到這些心理現象的根源,我們能知道痛苦來自哪裡。
看到事物的根源,我們的痛苦就能減輕,正念能夠覺察、擁抱和舒緩負面情緒。
正念的能量,除了包含了「定」的能量,也包含了【智慧】的能量,定幫助我們專注於一個事物,有定,【觀】的能量便會增加,智慧隨之而來,智慧擁有解脫的力量。
如果正念存在,又懂得如何持續保持正念,定就會同在;當懂得持續保持定,智慧亦會到來。
正念的能量,幫助我們深入觀察,獲得所需的智慧,我們因而能夠轉化負面情緒。
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內在可能都有一位嚴重受傷害的小孩,如果我們能夠幫助自己,我們就能夠幫助他們。
當我們療癒了自己,人際關係自然能恢復和諧,內在會有更多的平安和慈愛。
《一行禪師》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