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沒處理 被自我意識所覆蓋
沒掀開 還以為自己已經在時間流裡慢慢痊癒了…
沒想到 它依舊停留在潰爛的組織炎狀態~
得先正視傷口 挖掉爛肉
才有機會長出新肉康復
---
從沒想過
跳出來的畫面過程+情緒釋放
會讓我身心如此難受
老師一說:「回想一個小時候的事件」
我就自動跳出了那個畫面
它是擊垮我的其中一根稻草
而且 應該是一擊斃命的那種等級
所以剛進入催眠引導的狀態
一踩上走廊 眼淚就開始流個不停
信任老師的陪伴 加上想突破自己的勇氣
雙手沒停過搓揉 帶著焦慮與緊張
打開那道沒真正開啟過 緊鎖的門
就只是個黑暗中的紙片人
眼神空洞死寂 戴上面具
臉上就只有出現跟萬聖節的鬼 一樣的一號表情
擁抱的時候
感覺真的是只剩單薄的一層紙
慢慢的 她在我跟隨著老師的催眠引導詞中
重新恢復人形
成了一個可以抱在懷裡的寶寶模樣
再慢慢的 長大到 事發時的國小階段
面對的過程中
胃痛到一個不行 甚至有點反胃想吐
心就像被打了一記直悶拳
一口氣哽著 上不去也下不來
幸好手邊有花晶 先自己快速療癒了一輪
結束之後 情緒依舊低落
什麼話都不想說 眼神和情緒死寂 還在悲傷的狀態裡出不來
但正巧鈴聲一響 想起了要接小孩放學
就趕緊收拾了一下心情 出門去接小孩
騎車的路上 整理情緒 往下掉的眼淚依舊沒停過
右下腹一直不斷用力的抽痛提醒
晚上 連右肩都卡了 痛了
我才明白-
一個看似簡單的情節
居然隱藏爆發了這麼多的情緒能量
從那次原先想安慰 卻被惡狠狠地擊垮
我再也爬不起來了
也在那個當下 下了幾個決定
而它們 透過療癒過程中
身體深處發出的痛 提醒了我
1.沒有自信 原來是最後一絲底線被打垮
不止奶奶 還有爸爸 跟媽媽
打從根源 被全盤否定 連根拔起
連自己都不禁對人生產生自我懷疑
自己 到底為什麼要存在這個世界?
2.女性特質和情緒 就這樣被自己壓到更深處
不敢再輕易脆弱 撒嬌
更費力地證明自己 擁有存在價值
3.決定把所有的心事想法 壓抑隱藏
不能露出一絲端倪 再讓父母多操一點心
4.扛了太多 肩膀太重 無法負荷
卻因為這段談話 而不自量力
多扛上了一堆完全不該屬於我的責任
當時的我 完全沒考慮到 太多自己受傷的情緒
只真心希望 媽媽不要再傷心難過 不要離開我們 不要離開這個家
我 就再多扛一點 我能幫忙完成的事吧…
卻費力地付出 投入太多心力 處處設想
才會讓自己成為大風一來 就可能會被吹跑的「紙片人」...
但我也同時想起了妹妹們前陣子說的回憶
我是不是把那些隱藏的情緒
藉由一些看似正常的教訓機緣管道給抒發在他人身上了?!
因為小時候 總會去教訓一些
父母家長花費一番苦心明顯感受到他們的愛
卻不懂得珍惜 不聽話的孩子
殊不知 大家都在各自的進程裡
 
------
感謝共時的分享文:
#留意每一個起心動念---天使能量屋/傑克希
 
起心動念中,
若不是出自於純粹的愛,
而是來自於「匱乏」。
就會是一種「有所求」的功德靈性交易!
在交易的背後,反觀自己,
其實是 充滿各式各樣 自我不圓滿的「擔憂」!
當所有無形界眾生,也因為「各自的匱乏」,
被當事人「功德靈性交易」意念召喚而來時,
就正考驗當事人,是否能如實安頓照顧他們?
若無法照顧好他們,他們當然不願意離開...
除了擁有「愛的慈悲」,
也必須具有「愛的智慧」!
No犧牲
那可以怎麼做呢?
先「提升自己」!
「從擔憂的自己,提升成為平安的自己。」
懂得先「往內修持 自己的智慧與平安」,
你才有機會在更穩定的時候,
再進行更擴大的施捨!
當你心中一大堆擔憂的時候,
此刻的自己是「充滿妄見」的!
充滿妄見的自己,
又如何堂而皇之,說要普渡眾生?
這是一種不自量力。
承認自己,當下真的還有許多不平安,
需要經由唸佛經,感受諸佛菩薩的智慧指引!
好好承認「自己的不足」,
才有機會真正的「修正自己」!
自己穩定了,
再將這一份穩定的頻率,傳遞給周遭的人,
甚至眾生!
自己穩定了,世界就會漸漸跟著穩定。
---天使能量屋 傑克希
------
轉貼
💖#童年創傷的自我療癒💖(建議收藏)
停止為童年創傷繼續買單,
並從傷痛中獲得鑽石,
從困難中蛻變成熟。
在心理學上,創傷一般是指由外界因素造成的身體或心理損害,而心理創傷就是和一些生活事件相關的一種強烈的情感反應。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童年陰影,
它是所有傷害中最難被察覺、影響最大和難以癒合的一種。
時間久了,它們被我們遺忘,甚至我們都不知道這原來也是一種傷害,但我們終其一生在為它的影響買單。
 
童年,也許是因為首次攝入世界的影像,才對任何傷害感觸很深;也許是因為年齡小,才那麼無助和無法承受。這些傷害甚至潛移默化影響我們人格成長、人際關係、對世界認知等方方面面:
✅從小缺少父母陪伴的人,可能會比較叛逆;
✅小時遭受過性侵猥褻的人,可能會害怕接近異性
✅在暴力下成長的孩子,脾氣會比較差
✅從小被打壓控制的,可能隱藏深深的自卑
很多不自信,都是來自於從小的家庭教養。
 
所謂的期待性創傷,是指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待。
比如在母親懷孕的時候,期待要一個男孩子或者是要一個女孩子,而和自己期待的結果不一樣,可能就會區別對待;
再比如,期待孩子可以學習成績很優秀,期待孩子可以不淘氣且很聽話等,一旦孩子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樣,父母就會批評、指責、打罵,給孩子造成心理的創傷。
因此,這樣的事情如果在孩子的整個童年都持續的發生,那麼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包括他對這個世界和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有分離性創傷的孩子,會在內心當中非常缺乏安全感。主要是因為養育環境的不穩定,或養育者本身的不穩定。
所謂養育者本身的不穩定,就是指養育者的情緒波動大,或沒有情緒波動,或根本不具備相對應的父母功能。
在我做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遇到過不少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他/她們要麼是小時候父母去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一年見不了兩次面;
要麼是因為生育超生了,把孩子放到其他親戚家養育,等孩子十來歲的時候才接回去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還有的是父母早年就因病或因其他原因去世的。
在孩子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需要父母的愛的時候,父母卻因為種原因沒有和孩子在一起。
這樣的成長環境,會讓人持續待在安全感缺失的狀態裡,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和人際關係中的情感鏈接都很敏感。
為了保護自己,只能一直躲在自己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有多厲害,從而斷絕與他人的交流來往。
所謂的忽視性創傷,就是在我們小的時候,自己的感受、意願或聲音都沒有被真正看到,真正感受到。
很多人小時候都會經歷過這個情景,就是自己摔倒了,父母為了讓他學會堅強,叫他不要哭,說哭是一件羞愧的事。
還有就是,父母總是認為我們還是個孩子,很多自己的想法不被父母所理解,更有可能是不被父母所尊重,讓我們內心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不自信的人。
這種創傷還會導致我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扮演一個很重視自己、時刻關注自己的父母角色,因為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因此,過分渴望得到關注,
其實是忽視性創傷所引起的反應。
由於人類心理保護性機制,創傷性記憶被壓制,到了意識層面以下,簡單的說,就是人會選擇性遺忘不好的事情,但是,這些記憶卻在發揮作用,影響著當事人的行為與情緒,而且,在很多年之後,記憶有可能被喚起。
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往糟糕的情感體驗,會刻印在我們的“關係模式”中,一旦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便無法學會如何正確愛人,在感情中始終難以快樂,甚至,不斷重複 父母錯誤的行為,將童年陰影籠罩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時間能讓我們淡忘曾經痛苦,卻無法改變這些經歷在我們人格中投下的陰影,唯有選擇正視、療癒過去,我們才能踏上重建內心的旅程。
04
三個原則、四個步驟
療癒童年創傷,療癒受傷的內在小孩,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我們帶著一點耐心、一點愛心、一份堅持。
什麼叫接受創傷的存在?
就是接納曾經所受到過的創傷,正視這個創傷的存在,而不是否認或逃避。
只有當我們接受了創傷的存在後,我們才可以進行一些修復和調整。
所謂的修復,不是說現在去指責父母,埋怨父母,而是跟當時的自己建立一個鏈接。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去保護那時候的自己,讓當時的那種感受能夠得到表達。
如果回到當初,看到當時的自己,才發現那個小小的我會很需要被自己在內心擁抱,並告訴TA這不是你的錯。
當那時候的感受被說出來後,也就是跟過去的自己建立了鏈接。告訴過去的自己,現在的我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去保護自己了,不需再擔心被傷害而緊張、憤怒了。
當你擁抱自己,跟自己建立鏈接後,可以通過用阻斷的方式,來讓自己做出一個新的選擇和改變。阻斷的方式,就是尋找支持性的資源。
比如我的來訪者找的支持性資源就是她丈夫,她選擇跟丈夫坦白曾受到的傷害,並告訴丈夫,希望他能夠在她發脾氣的時候給予她一個擁抱。
當他們進行這樣的交流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模式。
童年的創傷已經造成了,不管是父母有意,還是無意的過錯導致它的發生,這個事實已經無法改變。
與其說,我們去和父母和解,去原諒父母曾經所做的一切,倒不如,我們作為現在的自己,去改變曾經的自己。
以下4個步驟,就像一扇大門,成為自我療癒的有效輔助——
步驟01
❤️ #打開那扇門,直面問題
對於很多的童年創傷,比如童年缺乏愛、呵護,以及受到的不公與評判,都有很大幫助。
要療癒童年創傷,要承認和看見當年自己那個不公和困難的遭遇。我們要為當初那個受傷的、委屈的小孩平反。
你可以對自己說:
那是不公平的,我也是個孩子,我該自由玩耍,現在卻要擔負照顧家人的責任。這不是我的義務,這是我的犧牲,而你們卻不懂得感謝和欣賞我,給我那麼多的批評、要求甚至命令,你們剝奪我、命令我、苛責我,這非常不公平!
那是不公平的,我本是一個美麗的女孩,你們卻因為重男輕女的陋見對我失望,我怎麼努力都進不到你們的心裡去,即便我做得比哥哥、比弟弟都好,你們還是喜歡男孩輕視我,這不公平!
那是不公平的,本來我是一個神聖的生命,你卻告訴我咱們不能和別人比,本來我們應該為自己講話,你卻出於害怕要我逆來順受。
那是不公平的,你身為父親,你的強大用來保護和支持我,你卻用來威脅和命令我,而且你居然享受你的勝利,這是非常不公平和不人道的。
親愛的朋友,我們都曾遭遇過各自的不公平,如果我們的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已經盡力了。但即便是佛陀釋迦摩尼,他少時也遭遇過父母的不公平,他的父親想盡辦法要他做繼承人。
你需要去充分的承認這個不公平,不用害怕憤怒和怨恨,就算是仇恨也不必怕,充分的去怒,去怨,毫無阻擋和害怕,然後被怨覆蓋的愛就會湧出來,若你又愛又怨,你就既不能好好的愛,也不能好好的怨。
如果你想真的愛自己,那就充分的去為自己講話,這些本就是真實的,為什麼要用“不應該”來打壓,父母本就是我們人生裡最愛恨交織的人,如果出現“我恨不得掐死你”“你根本不配做父母”類似的言辭是完全正常的。
但我說的不是報復,不是對父母大發雷霆,如果這發生了,不必內疚,如果沒發生,我不建議這麼做。
你可以對你的療癒師控訴父母,可以在鏡子面前對自己控訴父母,但不要直接這樣對父母。對於父母,我覺得最大限度的話是:
當初你那樣做,我真的很受傷,
現在想起來,我還是很委屈。
這一步就是承認孩子遭遇不公平,
為小時候的自己平反。
不必壓抑憤怒和怨恨,
悲傷會進來,憤怒到極致就是悲傷,
當悲傷來臨,接納也就開始了;
當接納開始,愛也就油然而生了。
因為所有的怒和怨,
不過是渴望愛而求不得。
想像一下那個孩子,忍受了這麼多,承受了這麼多,委屈了這麼多,壓抑了那麼多,孤單了那麼多,無奈了那麼多,痛苦了這麼多...
終於活到現在,有機會覺察和療愈、有機會做自己,這是那個小孩子的偉大成就。
我頭腦中有一個畫面,就是一個士兵受傷了,他自救,他可能都不能走了;他就爬,忍著傷痛一寸寸的爬,一段段的捱過來。
經過荊棘經過沼澤經過黑暗,那麼久,那麼遠,終於來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他自己救了自己,他是一個英雄。
他所有的努力和犧牲就是為了讓我們活下來,而他做到了,我們可以享受他帶給我們的安全、自由和“活下來”。我們可以欣賞那個小孩子是如此的頑強、執著,感謝他一路的辛苦和努力。
對那個小孩子來講,他是沒有能力對抗那個環境的,他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存自己活下來,如果我們享受這個“活下來”的話,我們完全有理由去給那個孩子巨大的 欣賞和感激。
如果我們不願意看、不屑於看這部分,那就不是任何人的不公平,而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不公平。
首先是寬恕父母的無知和有限。
相信他們在最深的地方是愛我們的,相信他們不是故意要傷害我們,相信他們自己也在痛苦和有限中。
寬恕他們沒有機會了解愛的真諦,寬恕他們沒有被足夠好的愛過,相信他們對我們的態度不僅都是他們所遭遇的態度,而且是其中最好的,甚至是他們出於愛而改良過的,是他們努力以後的。
不需要再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找他們討要愛,而是作為一個平等的人去給出愛,給出諒解,給出放下。
我們現在比他們更強大,意識層面更高、高很多,能力更強,也更有機會學習和覺察,當我們真的站起來,我們就可以去愛他們,原諒和尊重他們。
其次是寬恕自己。
寬恕當初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沒有能力給自己安全、自由,寬恕當初不懂得或者不敢為自己說話,寬恕自己作為一個小孩子的有限。
寬恕自己為了適應環境而壓抑、隱藏甚至變形了的自己,寬恕自己因此而積累了大量的情緒,以至於會遷怒他人、會煩躁不安,情緒此消彼長、綿延不斷。
寬恕自己接受了那個環境錯誤的教導和暗示,而卑微的自己,認為自己不重要、不夠好,認為自己不值得。
寬恕自己沒有能力去認識、覺察和擺脫那些困境、孤獨和害怕;寬恕自己在那個環境無從學習自愛、自尊和自我安慰,經常與自己作對,經常對自己批判甚至苛責。
寬恕自己習得了對自己並不好的觀念和模式,思維模式、感受模式和行為模式。
寬恕自己也曾因為無法消化自己的情緒而對別人不公,給別人帶來壓力、焦慮和痛苦。寬恕自己內在的不和諧,寬恕自己就像腿受傷了一樣一瘸一拐地活著。
不管你做什麼,不管你說什麼,你都在向世界顯示:你把自己當做誰。
當你抱怨、憤怒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
當你孤單、害怕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
當你認為只有別人改變對你的態度你才能快樂和滿足,你把自己當做了誰?
如果你喜歡把自己當做受傷的小孩、當做無力的小孩、把自己看做一個弱女子、把自己當做一個慫男... ...那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獲得痛苦的途徑,你有權這樣做,你有權終其一生這樣做,只要你願意。
同樣,你也有權把自己看做一個成熟而為自己負責的人,自己尊重自己、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熱愛自己、自己安慰和支持自己。
你可以從傷痛中獲得鑽石,從困難中蛻變成熟,即便你不習慣、不熟悉這樣做,你也能學會,一定能做到,只要你願意。
同樣,你還有權用更大的視角來感受自己,你可以認出你是一個生命——無暇、自足而圓滿的生命,那些經歷、感受、觀念都不是你,你擁有這些但這些不等同 於你。
你是一個舞台,上演過悲傷無助的戲劇,但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邀請喜劇上台,你是惟一的主人,你不是任何一幕劇,你可以呈現、經歷和擁有這些,你可以把悲劇當做一個張力和伏筆而重寫你的劇本。
你可以毫無評判、完全接受的欣賞舞台上的任何呈現,你可以和任何一個場景在一起但又不屬於他們,你可以有永恆的和諧。
因為是你承載他們,而不是他們束縛定義你。 你可以永遠的滿足,因為你什麼也不缺乏,什麼也不會失去。
如果你需要專業的幫助,也可以參與身心靈成長學員的學習,更專業的幫助,讓你更好的療癒兒時創傷。
轉貼自《#生命大數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玉-Fanny 的頭像
    小玉-Fanny

    涅槃之愛~Nirvana

    小玉-F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