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日略受重點摘錄
#金剛經 1~7品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調伏習氣、執念與煩惱的修行方法
即不能執著一切眾生相
思慮「我能渡多少眾生、我要度哪些眾生、哪些眾生真正得度……」
代表擁有自身執念 產生人我親疏 分別各類眾生 掛意生命長短&時空恆長與否
#我心所想-->分別心 慾望念 掛礙障隨之出現->遠離行菩薩道之修持
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恆念上求佛道的初心,恆持下度眾生的願心
#應如是降伏其心:調伏習氣、執念與煩惱的修行方法,即不執著一切眾生相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思慮「我能度哪些眾生、我要度哪些眾生、哪些眾生真正得度」等問題,代表擁有自身執念,產生人我親疏、分別各類眾生、掛意身命長短&時空恆常與否
#我心所想---分別心、欲望念、掛礙障隨之出現,而遠離菩薩道之修持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菩薩行者,無我、無相、無所執著,自然生發布施心行。
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對應之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無偏執或欲求的考量,就不會有目的或功德的動機。
對於施者、受者、一切施捨物品&行為無掛無礙時,所積累之福報善德是無法用任何計數來衡量的。
(接受隨喜,不限形式、時間,宇宙自然安排)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世間所有形相,都不可只憑外相來認識
世間形相&現象皆因緣生滅,均在生滅之間,虛實並在也並空。
各種法門途徑,是為幫助眾生明心見性、找到修行的正道,一旦體解佛法真義,哪還會有法、相之分別?
(在道、法、相中自在修行,一次次的提起、放下,就越趨近於中之和)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以慈悲智慧對應各種因緣、眾生根器而說法
方便教導眾生:法門
佛法,實際上無差別、無定貌、不落言詮,真空而妙有。
發菩提心的修行者,會因修證體悟的程度深淺,所得果位也不同。
---
佛教三期法運論認為佛法分為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此後便是法滅盡時。
如來滅度後,教法住世,
依教法修行,即能證果,稱為正法;
雖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證果,稱為像法;
教法垂世,人雖秉教,多不修行及無證果,稱為末法。
據記載,末法時代佛之正法衰頹,僧風濁亂。
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禪定,
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
八萬四千法門全是修這個方法。
修學禪定的方法不一樣,門道不一樣,叫 #法門!
不修禪定,就不是佛法;要是修禪定,就叫佛法。
多聽經聞法
找出適合自己修行的法門,一門用功,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從事相上修諸善法,能修福不能修慧。
修慧就是降伏其心,斷除自己的生死惑業,發明本具之佛性
法末不末,在於我們每個人能不能覺悟、規範、淨化自己
宇宙萬法隨業力而運轉,
佛法是生滅法,也一樣隨眾生業力、因緣而生滅。
從佛法原理上講,這種劃分不是絕對的,是根據眾生共業、眾生心念的特徵而劃分的。
心正,則正法現前;反之,心邪,則魔法現前。依佛陀教誨奉行,就是正法;隨順自身業力,就是魔法。
正法時代所常用的修行法門,乃以「四念處」為根本---體觀我們的身心,是無常、非樂、不淨、無我,虛偽幻化;因而產生厭離心。
若能由此而心無所倚、無所求,即能自在。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