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好書佳句分享:【愛上自己的不完美】---張德芬著1. 追求靈性成長的人,都有一個通病:追求完美,要求更好。2. 每個人都是本自具足的靈體,真正要修的是掃除阻礙我們看見自身真相的事物。3. 最好的上師,就是生活中的各種情境,尤其是那些你最不喜歡的人、事、物。4. 如果具足了勇氣、智慧、誠實和謙卑,就能臣服於生命中的大小風浪,並且真正愛上自己的不完美。5. 生活應該是永遠美好的,因為它如實如是的存在著,不會因為我們的批判、論斷而有所改變。只是生活中有些情境會讓我們失望、痛苦。6. 當我們在問「為什麼」時,就要意識到自己其實懷著一種受害者心態,想討回公道,在跟現實、老天或他人較勁了。7. 不管有沒有所謂的「命中注定」,我們都要尊重事實。事情既然發生了,就要尊重它,不要抗拒或心生嗔厭。8. 碰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自在心安。9. 很多時候不需要做到最好,不需要別人加諸的期望或身份認同,肯定自己的價值10. 不過就是一個想法,真正讓你痛苦、不快樂的,不是別人的行為或立場,而是你的念頭。11. 我們都是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不能諒解,甚至責怪是他們的事,我們是不是可以為為所動,堅持自己想要的,但依然深愛、尊敬父母?當父母對我們施加壓力時,可不可以聽進去,然後給他們一個擁抱,並附上一句「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我會做最好的選擇」?12. 父母是需要再教育的,孩子大了,必須尊重孩子,而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13. 盲從不等於孝順。聽從的結果是讓自己很不開心,這些情緒終有一天會爆發,而爆發時,所做、所說的,會更傷父母的心。14. 每一件發生在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些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恐懼。如果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就會享受到這個內在蘊涵著豐盛、美好,而且精心量身打造的禮物。15. 在修練自己的內在時,把光明帶到黑暗中是一種方法,但將黑暗帶到光明裡,是真正有效的作為。16. 當情緒被觸動時,要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觸動情緒的那個人身上,這就是累積內在力量的開始。17. 人生模式就像綁在身上的繩子,讓人動彈不得,並像傀儡一樣活著。只有一點一點地剪斷人生模式給的牽制、制約,才能真正獲得自由。18. 每個讓我們不舒服的感受後面都有一個故事。愈是不想面對的,愈是在生命中不斷出現。周遭的人、事、物會一直帶來訊息,提醒我們:一個「古老」的傷口正在等待被療癒。19. 不舒服的經歷是了解自己的必經之路,它沒有對錯,所以不必抗拒或否認。它出現的目的是要幫助成長,而不是來找碴的。20. 勇敢地面對自己的脆弱,是從受害者牢籠中走出來的唯一途徑。21. 無論外在環境或事件本身,都是我們無法改變或控制的,唯一有把握改變和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觀點。22. 拿掉身分認同後,沒有你的故事,你是誰?23. 最討厭的那種人所擁有的特質,就是你的陰影。24. 崇拜、仰慕的那些人所擁有的特質,你都有,否則你不會看見。25. 癡迷的愛情其實隱含了需要去面對的人生功課,愈是致命的吸引力,愈是有重大的課題隱藏其中。26. 最需要的老師,就是必須同處一個屋簷下的人。27. 我們都是巴士上的小丑,每個人都有缺陷、遺憾與不足,所以不要羨慕別人,更不要自卑自怨、自哀自憐。28. 靈性成長只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觀看事物和風景時,能看得更清楚、更有深度,但它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29. 學習接受被給予的困難,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只是生命中的「過客」和功課,完成自己的使命和承諾。30. 何必跟那些不太重要的人或事計較?負擔得起,對方既然需要就給他吧~值得花力氣和時間去計較嗎?31. 周圍的人都是為你而來。他們扮演了兩個角色:一個是鏡子,讓你看見你不想見到的自己;另一個角色是老師,讓你學會你的人生功課,最常見的功課就是寬恕。32. 無論是拯救者或迫害者,你想要拯救或怪罪對方的那個部分,都是你自己擁有但不願意看見的---而且是身為受害者才會感受到的。從受害者的脆弱情結出發,去接納、整合,才是逃脫受害者牢籠的唯一出路。33. 黃金投射:在別人身上看見的美好特質,其實自己也擁有,只是你沒有去發掘、連結、活出這些美好的特質。事實上,你自己一定都有。34. 外面沒有別人,一切都是我們的投射。35. 放下和臣服其實很簡單,就是停止做上帝,更別總是想著拯救別人。放手讓自然的力量掌控,接受生命本身的自然律動。36. 我們在別人身上看見的一切,或多或少都在自己身上有所體現,我們只是程度不同罷了。37. 所發生的一切都是老天的旨意,否則不會發生;當你去抗拒、對抗,你就是想充當上帝操控、駕馭一切。38. 生命是流動的,順著生命之流走,如果大風把我們帶到不同的道路上,我們可以試著調整目標,繼續前進。會阻礙、堵塞生命之流的,永遠是我們的掙扎和努力。39. 計畫、計畫,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人再怎麼計畫,也趕不上老天的變化。活得那麼累幹什麼?放手吧!臣服吧!我們不過是舞步,生命才是舞者,讓生命自己跳舞吧!40. 如果你永遠無法取悅對方,那就叫他滾蛋,然後做回你自己。41. 我們的問題之所以看起來好像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自己很小。與其去和問題抗爭,或是想盡辦法縮小問題,不如讓自己變強大。42. 當下所有的情緒都不是眼前的某個人、某件事或某樣東西勾起的,而是在你內心裡壓抑了很久,甚至從兒時就開始累積,只是在這個時間點集中爆發了。43. 每當生活出現問題,或是有負面情緒升起時,都是一個大好機會,可以幫助你進一步發掘舊傷,繼而讓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4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也有共業。該走的人,在哪裡都會走;不該走的人,到哪裡都走不了。45. 沒有覺知的人是在掙扎,有覺知的人是在游泳。46. 我們小的時候總會不自覺以父母為榜樣,潛意識裡也自然地承襲了他們的行為模式。47. 人只有在吃足了苦頭,願意脫離,願意轉個念頭想,才聽得進其他人說話。48. 如果用同樣的方法做同樣的事,卻期待出現不同的結果,就是瘋狂!可是大家都想要改變別人、改變外境,卻從來不去想一想,也許把眼光收回來,稍稍改變一下自己,整個世界就改變了。49. 許多卡在心裡的問題、無法度過的難關,都是因為我們羞於向人啟齒、求助,而自己硬撐著。如果願意將它擺上檯面,然後用誠實勇敢的心去面對,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50. 受苦有兩種,一種是無知、無明的受苦,任憑潛意識操控,並抱怨、抗拒那份痛苦;另一種是有覺知的受苦,不批判、不逃避,在全然的愛和接納中經歷它。51.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是命運的受害者,無法找到內在的力量,去改變自己的人生程式。最管用的方法是活在當下,放下心裡的故事、定靜在當下這一刻,至少情緒不會起伏太大。52. 與其鍥而不捨、不斷努力地付出,以達到目標,不如盡本分之後就靜觀其變,學習接受結果的自然呈現。53. 與其一再逞強好勝,不如學習接受別人的關懷和照顧。54. 與其強求事情都要按照所希望的方式發生,不如讓事情水到渠成,學習包容和寬恕。55. 過去經歷的傷痛如果沒有被療癒,就會不斷在生命中創造類似的情境,好讓反覆經歷以前壓抑或沒有好好面對的情緒,但這正是你的出口。當你掙扎、爬行、通過關卡之後,會發現有好大一份老天賜予的禮物在出口的另一端等著你。56. 帶著勇氣和決心穿越受害者牢籠,不再隨著他人的行為和情緒起舞。57. 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選擇自己喜歡的版本,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版本,但未必是最好的。如果沒有帶著覺知和意識去選擇,就是受到命運的操弄。58. 我們的思想總是跑到過去和未來,但我們的身體和呼吸永遠處於當下。59. 所謂真愛,是指兩個人都能放下心防,真誠地相愛。真愛也許不是你最喜歡的那個人,因為他可能沒有在你面前表露真正的自己。真愛也不是單相思或單方面的認同,必須雙方心心相印,才叫真愛。60. 談戀愛時,我們常自己一個人陷入情網,想像對方就是我們一生夢寐以求的真愛。然後夢醒時分,又責怪對方沒有滿足我們的種種需求。這樣的戀愛其實從頭到尾都是我們的獨腳戲,而不是兩個人的共同經歷。61. 愈是因為情投意合而結婚的人,愈容易離婚,盲婚的婚姻成功率反而是最高的。靈性研究:會吸引你的對象,身上通常都隱藏了你和父母之間未完成的課題,等著你去做,所以愈是致命的吸引力,功課愈多、愈難。62. 無法溫柔地堅持是因為我們在說「不」的時候,心中會覺得愧疚、自責,所以寧可委曲自己,也不願去面對內在那份不舒服的感受。63. 每一次攻擊,都是愛的呼求。64. 離群索居的修行往往很容易,真正的修行還是在生活中。65. 伴侶就像彼此的鏡子,會把對方最不願意看到的東西都照出來。這時,夫妻雙方最容易變得「無意識」,最容易退化成無理取鬧的小孩,最容易把一些深層的負面情緒都帶出來,即使是靈修夫妻也是如此。66. 人與人之間,尤其是親密的家人之間,都是靠能量的交互作用在互動。小孩的能量場比較開放,所以很容易受到大人影響。孩子之所以出現偏差行為,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責任還是在大人。
相關補充:
書:傑克。康菲爾德---智慧的心
電影:楚門的世界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