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男女相處若有任何衝突或不愉快,原因通常不是差異太大,而是因為我們的自我中心,要求別人順著我們的意思。
- 如果為了贏得勝利,卻輸掉感情,這到底是贏還是輸?
- 愛要能抬頭,也能低頭。低頭的理由,並不是因為我錯了,而是因為我愛你。對錯與否,反而不重要。因為愛是不講道理的。
- 愛情如茶,看重的是味道,而不是顏色。誰對誰錯,並沒有感情和諧來得重要。畢竟,爭執的最後目的,不是要贏得爭論,而是要改善關係,不是嗎?
- 在愛情裡面,說得對,不如做得對。要去做「對的事」,而不要爭著當「對的人」。
- 我們尋找的,其實就在自己身上。透過對別人的愛,只是讓我們體驗到自己內在的本質。
- 亞歷山大 史密斯:愛情不過是發現了在別人心目中的自己,以及這種認識所帶來的喜悅。
- 人們需要別人,其實是害怕面對自己。
- 愛情和婚姻並不是引起痛苦或問題的原因,它只是把已深藏的痛苦與問題顯現出來罷了。
- 如果關心的背後有某種期待,那就是一種交易。
- 人會由愛生恨,多半是因為愛沒收到回報而不甘心。恨並不是對愛的否定,而是想得回它的企圖。
- 愛是自私的,愛的感受是來自於自己。你愛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
- 人最大的貧窮不是物其上的缺乏,而是不被需要與沒有人愛。
- 愛是一個滿足的自我,而不是一個犧牲的自我。滿足的自我會去分享,自認犧牲的自我則會蓄積滿滿的怨懟。
- 被自己的情緒所困擾,猶如寫一封罵人的信給自己,然後又被信中的內容所激怒,這不是很蠢嗎?
- 沒有痛苦的人,只有痛苦的想法。
- 你所討厭的別人,其實是你不喜歡的自己。
- 陰影其實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都是鏡子,它反射出我的某個部份,我們討厭別人的部份,其實是我們不喜歡自己的部份,討厭的是投射出來的自己。
- 愛,就是在別人的負擔中看到自己的責任。
- 心甘情願就不要抱怨,也不該有所後悔或委屈。如果你對自己的犧牲念念不忘,那表示你不是真情真意。
- 成人不過是長高的孩子。未被處理的童年感情會控制我們的成人意識,特別是當事情與我們過去的痛苦呼應時,即使一個念頭或身邊一句無心的話都可以觸動它。
- 從小就被罵,即使犯一點小錯,也被批評得一無是處!結婚之後,對先生的話特別在意,即使只是一句不中意的話,也能讓情緒陷入谷底。
- 一個人的行為愈是不可愛的時候,愈是表示在召喚愛。
- 所有負面情緒的內層都是愛和對親密關係的渴望。
- 情緒的傷痕隨時會不經意勾起我們往日的痛苦回憶,任何事都可能讓我們內在的小孩甦醒過來,並且將我們帶往內心深處有待撫平的痛處。不幸的是, 我們常會把大部份精力花在試圖平息,而不是用愛來撫平。
- 讓你最生氣的人,其實就是你最在乎的人。
- 憤怒不能以憤怒消除,只能以愛消除。
- 每個人都有權利偶爾發個脾氣,畢竟人都是有情緒的。
- 女人一旦把問題說出來,問題反而不重要了。她並不是要你去解決,只是希望有人聽她訴說,就這樣而已。
- 情緒不會因壓抑而蒸發,而是變成一件「未了情」,那個壓抑的情緒會繼續影響,影響你的想法和行為。
- 任何被我們忽略、隱藏或是壓抑的情緒都會繼續留存下來,直到被瞭解、被關心為止。
- 壓抑情緒的人,比那些能夠誠實、直接地表達出自己情緒的人更難相處。
- 關係會出問題,只是沒把心裡的情緒處理好。
- 當人想表達「內在需求」,往往是以抱怨、要求的方式。因為抱怨是對別人要求,姿態較高;但需要別人是採低姿態,是對人請求。那就是為什麼伴侶寧可抱怨,也不願坦誠內心的感受。
- 窗簾代表一種自我保護、想掩飾的內在,但是拉下窗簾想保護自己,卻也阻礙彼此了解,阻礙了通向親密的可能性。
- 人們之所以寂寞,是因為他們不築橋而築牆。
- 夫妻常生對方的悶氣,但自己又不跟對方說清楚,只是假設對方應該了解,應該能看透他的心思。
- 我們對別人會有很多期待,但是對方卻可能並不知道。
- 不要以為對方知道,所以就不講。與其事後造成誤解,不如有事直接說清楚。
- 如果一定要知道真相,那麼代價可能是---心靈將永遠無法得到平靜。
- 如果想維持親密關係,絕不要問一個你其實不想知道答案的問題,也別說出對方不想知道的真相。
- 懺悔通常只對一個人的靈魂有好處---你的靈魂。
- 釋放你的罪惡感往往是傷害了另一個人,而且會造成永遠無法抹去的猜疑。那樣的真話,不是誠實,而是殘忍。
- 男人常把「憤怒」和「攻擊」當傷防止表露受傷、後悔、內疚、傷心、害怕等感覺;而女人則以「擔心」和「關心」當成防止焦慮、內疚、害怕和失望等痛苦感覺。
- 很氣你的人,其實是很愛你的。一個人的真實,不在於他向你顯露的那一面,而在於他所不能向你顯露的那一面。
- 當你對一個人有敵意,你就無法感同身受,沒有辦法了解他。
- 我們認為的「事實」,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由事件本身而來,另有百分之八十是從我們自己的心理或既有觀念而來。
- 人總習慣去詮釋他人的行為,而大部份的時候,這些解釋可能是錯誤或不盡然正確的。
- 人們不是被事情困擾,而是被他們看待事情的觀點困住。
- 「基本假定」是指先存在的判斷,也就是原本就有的認知和解釋。就像先入為主的假設一樣,代表已經失去客觀性。
- 一旦有了「基本假定」,自覺被迫害的一方會不斷從對方行為中尋找證據,會變得愈來愈罪證確鑿。
- 如果火車開錯軌道,所停靠的每一個月台都會出錯。
- 當我們認定自己基本假定是正確的,就永遠無法了解別人的真實人性。
- 智慧就是以非習慣的看法去看一樣事物。擺脫習慣性的思考模式,才能以客觀和成熟,將自己導向一種快樂且內在安寧的智慧生活。
- 信念愈多,就愈容易跟人起衝突,也愈不快樂。如果太堅持自己的信念,就會變得沒有彈性,自我設限,甚至不可理喻。
- 對錯只是認知不同,沒有絕對標準,無須否定或批判。所以不必論定對錯,只是所處的立場不同時,所持的看法也就不同。
- 爭端無法調解或溝通會失敗,常是因為彼此都太過堅持自己的想法。
- 試著不用「是非對錯」來看事情,而是超越是非,帶著包容的雅量去看。
- 人總有個主觀的標準在心中,才會有對錯這回事,也才會跟人起紛爭。
- 與人能和諧相處就是對的,會造成不和諧就是錯的,這就是「誰是誰非」最客觀的標準。
- 減法的愛,是先設定別人應該要對我怎樣一旦沒有達到「預期」,就開始扣分,這種人很計較別人對他的付出,給的不夠就扣分,結果愛也越來越少。
- 單純的愛,從來不會去想結果,也不會渴望得到什麼,甚至連道謝都不指望,多的都是賺到的---每個回報,都是一個驚喜、一種幸福、一份感恩,這就是「加法的愛」---不去要求反而得到更多。
- 愛是不講道理的,但問題常出在於---自認自己沒錯,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
- 老是覺得自己比對方優越,就表示之間會有競爭,競爭就會產生敵對和衝突,最後會不歡而散也就不足為奇。
- 我們腦子裡塞滿了一堆慣性的動作和行為模式,假如我們無法跳脫自己固有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在與別人相處時,就很容易被激怒,且會變得跟周遭的人、事、物格格不入。
- 人常把人相異之處評論為錯的,然後再用一連串顯著或隱微的方式想改變別人,才是相處最大的問題。
- 我們可以「無條件」接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不是嗎?為什麼在接受伴侶「生活文化」及「思想自由」時,卻如此心胸狹窄?如果能考慮對方生長的環境,不同的文化,交往不就輕鬆多了。
感情失合只是意見不同,相處不來只是處事不同。衝突,只是提醒我們自己需要學習與成長的地方。學習欣賞差異,改變自己成為更成熟、更懂得包容的人。 - 任何關係中,都有許多差異,差異不是問題,問題在---你要別人跟你相同。不要將自己的概念強加在別人身上,每個人都有他的自由,而愛是絕對的自由。
- 一個人會要求對方去改變、去遷就,就不是愛。真正的愛是去改變、去遷就自己,讓對方自由。
- 會有那麼多的憤怒和怨恨,問題就出在於你一直試圖改變對方。
- 一般人常認定---如果對方愛我,就理所當然賦予我去改變他的權利。卻很少人去想,為什麼被你所愛或愛你的人就該失去做自己的權利?
- 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的方向,到頭來還是會走回到原來的起點。
- 互動是一種模式,若是真的想改變模式,除非從自己先做起。不為什麼,因為你想做自己,別人也想做他自己。
- 人通常會變成你鼓勵他們想要達成的人,而不是你在旁嘮叨觀說他們成為的人。
- 人的行為表現其實是對我們言行舉止的一個回應。人際和兩性關係的「黃金法則」---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待他。
- 我們到底是在愛一個人,還是在愛一個期待的對象?你愛的是一個對象,而不是一個偶像,為什麼不去接受事實的真相?而是追求一個幻影般的理想伴侶?
- 痛苦就是現實與希望之間的差距。期待愈大,痛苦和傷害也就愈大。
- 真愛不會讓你受苦,如果你覺得受苦,那都是因為你的期待。
-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是故意不完美的,每個人都是表露出他們本來的樣子。
- 只要期待完美,愛就不可能完美。
- 我們之所以愛,不是為了找到最完美的人,而是為了學會完美對待不完美的人。
- 愛情充滿出人意料的波瀾,婚姻可以讓人傷痕累累,也可以讓它成為一個促進心靈成長的過程或是一趟邁向完整自我的旅程。
- 修行就是那些不管處在什麼情況、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下,都只選擇愛的人。
- 我們一直以同樣的劇本模式,與人相處,直到有一天學會用新的方式、新的體悟與相同的人在一起,就可以開始過全新生命。
- 人常會責怪別人讓他痛苦,但是如果自己身上沒有傷口,那麼當別人觸碰時又怎麼會傷痛?別人的惡劣態度,絕不會傷害你,會傷害你的是因別人引起你自己陰暗面的反應。
- 每一次別人對我們造成的傷痛都是指引,他們點出我們內在的痛點。
- 對自己沒信心的人,就會對人起疑;對自己要求嚴格,對人就會吹毛求疵;對自己愈不滿意,對人就有愈多不滿。無法接納及愛自己的人,也很難去愛任何人。
- 婚姻本身從未破壞任何東西,而是顯露出隱藏在你裡面的東西。
- 如果你發現周遭的人都不好,或是某人跟你在一起後,變得愈來愈糟。那麼那個糟糕的人,可能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 結婚不是戀愛的結果,離婚也不是愛的終結,不要執迷於「結果」兩字。
- 結束不是完結,只是人生轉變過程的一個階段,結束反而是自我重生的開始。
- 並不是所有關係都要維持一輩子才算「功德圓滿」,每一段感情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 只要真心愛過,絕不會毫無所獲。失去所愛能讓你學到什麼是愛,還會從中發現:自己不要什麼、想要什麼、能忍受什麼、不能忍受什麼、是否在彼此身上學到東西,讓自己在下一次的情感中成為更好的人,才是重點。勉強維繫沒有意義的關係,落入兩敗俱傷反而不圓滿。
- 不是得到想要的結果,就是從結果中學到。不要為完結而哭,要為曾經擁有而笑。
- 愛是兩人希望在一起,愛也是一種在緣盡之時能夠放手的勇敢和氣度。
- 當愛來臨時,享受愛情;愛遠離時,欣然放手。把感情當做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 感謝曾經愛過的人,是他們讓你更懂得愛;感謝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是他們讓你更堅強;就算無法感謝也不要眉宇深鎖,因為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微笑。
- 從較高層次的視野去看,隨著第三者的出現,不管最後結果如何,「現況」總會改變,不是嗎?
- 危機會促使我們打破舊有思維與行動。
- 充滿混亂和痛苦的日子,最後會帶給你生命智慧、覺知或新契機。
- 當我們面對並致力於改變的同時,我們生命的觀點勢必有所轉變。當我們克服苦難,深具意義的機緣與奇蹟於焉發生。
- 命運永遠都是祝福,而不是詛咒。只是因為我們視野短淺、了解有限,無法看到整體,那個疑問才會不斷升起。
- 黑暗最深的時刻,也就是最靠近光的時刻。我們必須有足夠的信心,不管生命給我們什麼,往往也是出現轉機的時候。
- 人不可能一成不變,因為你自己也在改變。
- 所有的關係都是動態的,它們會隨著時間、觀念、環境、身份以及不同階段的改變而改變,這是自然,也是正常現象。
- 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不要去執著,不要給自己製造出難題。
- 當你痛苦難過時,你一定是跟「真相」在對抗,因為不願接受那個事實,所以痛苦難過。
- 所有的心牢都是自己建造出來的,唯有釋放裡面的犯人,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也才懂得什麼是愛。
- 有時,遺忘是一種最大的幸福。如果一直回頭看,就不可能看到新的事物,也很難感受到幸福。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