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是等待父母認錯,而是學會用愛終止不幸輪迴
◆ A童年時經常被父親嚴厲管教,母親卻在一旁冷眼相待,因此成年後變得無法相信任何人,防備心重……
◆ B的父母有很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是個不被期待誕生的女孩,以致於成年後自卑、敏感、沒有自信……
◆ C的父母工作繁忙,因此對於他的任何請求皆忽視或是漠不關心,導致C成年後在人際關係裡一直很想逃離,常常要隱藏自己,不讓自己被看見……
還有D,還有E,還有F……
◎你的痛苦,誰的錯?
會養成這樣的性格,幾乎多是後天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原生家庭。舉例來說,很多從小被父母打到大的人,會累積許多恐懼與挫敗的經驗,留下了難以抹滅的童年陰影。漸漸地,個性會變得懦弱、膽怯,當遇到失敗及困難時,習慣以消極的態度面對,也沒有勇氣接受未來的挑戰,人生也就越過越坎坷。
但,這些問題,難道原生家庭是唯一原罪嗎?
即使很幸運地遇上了一對完美的父母,出生時也一定經歷過剪臍帶這件事。其實從臍帶被剪斷那一刻起,一個孩子就失去了可以完全滿足他的世界,這就足以讓這個孩子感受到「被迫害」。天下沒有不曾受傷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父母。
當你不斷抱怨父母帶來太多的痛苦,把生活不順遂的問題責任推出去,將矛頭指向他們,或許能減輕自己的責任和罪惡感,然而這樣做,無法真正將自己從痛苦中解救出來。
◎與內心父母和解,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人生即受苦,逃離受苦的方法是接受無常。」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做怎麼樣的努力,都不可能將痛苦從生命中消除。嘗試忘卻傷痛是不切實際的;把一切問題歸咎父母,只會令人越陷越深,唯一能幫助你走出陰暗幽谷的,是接受這些曾經的傷害已經存在,並且告訴自己這些都已過去,不再因為曾被父母情感剝奪而推開所有善意的情感;更不會沉浸在過去的傷痛中無法自拔。與內心的父母和解,讓我們即使帶著傷長大,也能找回自己的人生主導權,掌控自己的人生。
療癒原生家庭的痛,不是等待父母認錯、道歉,而是學會好好愛自己,用愛終止不幸輪迴!
──王雪岩《父母並非不愛你,卻又讓你傷痕累累的「隱性虐待」》
……
這本書的談法,跟我習慣的方式有些不同,像是書名就有些假設的方向性。但是,跟內在父母和解,走向愛自己,是我也相當認同的方向。
原生家庭一直是版面上很多朋友一起努力的議題,這本書又會幫我們開一扇新的窗。也許窗外的光,能為我們驅走我們心裡的黑暗,帶來溫暖。
---以上為洪仲清心理師PO文轉貼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550004623154738&set=a.283843669770836
看見了洪仲清老師的分享PO文後,
我自己個人近期對 「#內在小孩」的領悟&感觸是---
小時候的我們 很容易被很多外在環境、行為影響受到驚嚇
並極大的可能加諸想像並結合生活經驗(ex:電視卡通) 而將那些感覺具象化
加深印象而成為誇大的陰影表現
簡單來說---
就只是當時的我們 似懂非懂 資源有限
受到驚嚇 卻不知道該怎麼表示宣洩
而讓感覺和情緒卡住了
但現在的我們其實是有能力
去重新面對那些
當時執著的點
接受那些情緒跟想法
把自己愛回來
小時候的追溯,非常可能會加上頭腦的想像力或連結認知歸類。
例:一個小孩在5歲時,看見了一架飛機爆炸的卡通,加上聲效,所以當時被嚇到,未被安撫。
之後的經驗中,又連結到飛機失事的畫面,覺得可怕。於是經驗就可能被累加,產生變相連結,而成為恐懼的身體印記。
日後,看到相關的訊息或感受到恐懼的壓力,都可能會用夢境或類化方式來示現內心未完事件的壓力。
所以,感覺是未被釋放掉的,這點無庸置疑
但是,畫面也許不會是完全真實的,而是被附加了放大想像的可能性。
與身體連結,讓深埋身體的情緒感覺出籠,得以釋放,
一個害怕、恐懼的感受,
沒有得到安慰&心情平復
而生起了一個卡點(心有所住)未被釋放,
後期又被生活經驗累加連結
真正害怕的,是那份感受。
感覺無助是真,害怕恐懼亦是真,影響潛意識及生活更是真
好好的陪伴安撫那個感覺受傷的內在小孩,讓她能得到釋放並拾回力量,回歸合一才是重點。
以上是我的想法&分享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