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群組裡看到兩篇分享的共時,
所以分享紀錄和自己看見不同面向當下的感觸~

今天,你/妳體驗到了什麼呢?.....
--
1.每個人內心世界,他人無法得知,這就是為什麼強調「包容」;如果一味用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對方頭上,就是「扣帽子」。
扣人帽子的人,或許也顯示自己是需要「療癒」的,但自己可能「自以為是」;
2.是否也需要對方提醒一下自己的「盲目我」呢?
這同樣也是我今早回覆的理由。因為一樣受了良知的催促。
3.都是在討論階段,切勿推翻別人的用意、用心,更不應該教訓對方,教訓人的人,最需要面對事實療癒自己的投射。
4.不要有針對性,因為通常人不滿,幾乎是一走了之,不會做任何交代。選擇包容的群組,人之常情。而說明用意,不也是為人處事的中庸之道嗎?
發言的當下預知會被人不滿,所以先超前說明純粹是自己的想法,每個人角度跟立場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看見。人嚮往不紛爭的環境,也是人之常情,收回,表示不堅持。
5.交代說明了,才會有後續的溝通與誠意。就順其自然吧~上天要給我們一起學習和看見不同面向的機會,就把握吧!
6.「教條使人死,精義使人活。」
收回是為了不紛爭,並非該信息不好或是負面。相信自己的選擇的當下,也應該為身邊有共鳴或想要了解的人著想。
---
曾經聽過一句話---「外面沒有別人」
如果外面真的沒有別人,都是自己的鏡向投射…
而我們把「別人需要幫助」的信念拿掉了之後
那麼,真正覺得需要幫助的 究竟會是誰呢?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自立自足
而我們也足夠的信任他們可以
那麼外面...
其實並沒有任何人需要我們主動提供幫助
因為那只是他們各自生命想經驗的歷程
只是我們是否想要參與其中?
而自己創造了這樣的信念實相體驗……
當然,
我覺得這也是每個人正在走的生命歷程及階段性的不同
所以當下 肯定會有不同的角度看見…
只是仍舊提出了我的疑惑點…
既然每個人的終點站都是一樣的
只是過程中 …
我們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前進
也許是自立自強
也許是互相扶持
內在有力量的時刻
也許可以「帶」著別人 讓別人「跟」著一起往前走
內在沒力量的時刻
也許可以「靠」著別人一起往前走
我想這都是「自己」可以決定的生命歷程 也是各自想要經歷的體驗
所以無關是非對錯
重點,還是應該還是先放在自己身上,
得先把自己的狀態穩定、療癒好,
保持一定的覺知與平衡點,
才更有能力去面對外在、甚至幫助身邊的人
是溝通基本原則
【對話分享記錄】
我昨天在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刻意「主動」對別人提出建議的同時,
是否也有一個隱藏信念---

或許,覺得自己的領悟、經驗比對方高了一階的優越?

在無意識中,把自己「放大」了,而把別人縮小…
覺得自己的論點和建議 會比對方當下做出的選擇與決定要來得更好?

仔細的檢視自己,
我覺得這個「貢高我慢」的部份,確實也是存在的,
只是這個信念非常的微小的隱藏,不易覺察罷了~~~
故跟大家一同分享

亦感謝大家,陪我做了覺察功課

---
另一個角度思考,
我們來這個地球體驗,就只是個「人」啊~~~
成天用這些聖人、仙佛角度思考,
究竟只是說服自己的小我和頭腦設定目標?
還是真的可以做到「如如不動」?
因為這些,
依舊是外在「應該……」的自我催眠&暗示居多

如果真的已經達到這些境界,那應該就已經功德圓滿…
大概也不需要來當人,繼續進行體驗了吧~?!

這是我對這些論點的質疑點,
同時也是之前對待自己 時常出現的矛盾點…
因為回歸到現實…
我們目前,確實就只是個「人」啊 不是嗎?

---
4/4在台北,進行了一場花精&催眠體驗,
連帶療癒了自己的「內在小孩」的片段
我才更加明白---
原來所有的說服、同理,
都只會成為小我的頭腦聲音
在我們真正想替自己的感受發聲時,
成為框架、制約 而出來干擾阻攔
因而活不出最真實的自己
無法真正正視與陪伴自己的情緒與感受
所有的真實感受,
反而都被這些外在植入性的想法和聲音
試圖給掩蓋住了
才發覺…
當我們真正想活出自己時,
最先正視的---必須是自己的內在聲音

所以,偶爾就讓自己活得像小孩一樣的單純無知吧~~~

讓最真實的自己---那個內在小孩,出來透透氣吧!!

心裡的情緒和感受 要如實的表達
才不會又被壓進身體裡累積
造成更多的潛意識垃圾
造成更大的身心靈分裂
以上,是我的感受與分享…

也與大家一起共勉之


也與大家一起共勉之

your vibration is rising you are the oracle
你的頻率正在揚升
你是神諭!
你的頻率正在揚升
你是神諭!
-----
感謝共時分享:
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
第四道葛吉夫甚至說:你就是監獄。
我們每個人都被自己的思維牢牢的禁錮。
有關頭腦侷限的思維,奧修講的最多
如果仔細檢查我們過往犯過的那些錯誤,或者失去的各種機會,
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過失都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局限”帶來的,而不是別人蓄意破壞的,更不是環境帶來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對抗自己思維局限(愚蠢)的過程。
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過失都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局限”帶來的,而不是別人蓄意破壞的,更不是環境帶來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對抗自己思維局限(愚蠢)的過程。
下面就是大部分人的狀態,每天都想得到眼前的好處,卻從不想打開自己的思維牢籠:
他們每天疲於奔命,滿地尋找金子和麵包,他們兩眼放光,卻始終看不到那把能夠打開自己“思維牢籠”的鑰匙,這就是人最大的可悲,終其一身都活著自己的“認知監獄”裡,也叫宿命。
只有發現思維的局限,才能徹底打開思維的牢籠,來一場思維越獄。

每個人的生存環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認知不同,能力和資源也不同,也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我們每個人在觀察別人的時候,很容易發現別人的問題和局限性,這叫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能理解身邊每一個人的局限性,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善良.
當我們發現別人的局限後,如果能理解別人的局限性,嘗試在對方的認知局限內跟他們交流,甚至可以是“降維溝通”,並且竭力幫他們打破自己的局限,進入更開闊的思維天地,這就是一種功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其實發現別人的局限性不難,難的是能發現自己的局限性。
我們平時很容易洞察到別人的局限性,卻很難審視自己的局限性,因為人性有一種基本屬性,那就是認為自己的是最合理的。
因此,如果一個人能經常審視自己局限性,包括認知局限,思維局限,行為局限,等等,不僅需要一種智慧,還需要一種勇氣。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後,就會在潛意識中提醒自己,不要坐井觀天,不要以偏概全,不要有偏見等等。
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就擁有了超乎一般人的格局,並且變得謙遜,謹慎,慎言慎行,無形當中化解很多災難,並且督促自己一點點進步,做到“精進”。

所謂發現世界的局限,就是看到了世間的很多本質和真相。
世界不是完美的,世間一切規則也是不完美的,每一個規則和規律背後,總有不完善和不公平的地方。
但是,不公平背後總有大公平,大公平背後總有不公平:
一切局部的惡都是為了整體的善;
一切局部的荒唐都是為了整體的趨勢;
一切局部的不合理都是為了整體的合理;
存在即合理。世界上的每一個不合理的,都會被另外一種不合理去對沖,而絕大多數人只能看到其中一個不合理,缺乏整體思維。
看待問題的高度,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你站在20樓往外看,看到的都是風景;你站在3樓往外看,看到的都是垃圾。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依然熱愛它。
這就是思維的三層境界:先是發現別人的局限,再是發現自己的局限,最後是發現世界的局限,接納這些局限,並嘗試去突破這些局限。
一旦發現了世界的局限,並能理解它,你看到的風景已截然不同。
一眼看透利弊,瞬間洞察人性,規律和大勢一目了然。
那時你看世人,就好像你現在看一群亂飛的蒼蠅一樣,蠅營狗苟,你和別人對話都可以採用“向下兼容”的姿態,也可以隨時對某個人“降維打擊”。
這時你將擁有一種看穿事物的能力,能對世事和人心抽絲剝繭,一眼看穿人心,直達事物本質,一切表象在你面前都如夢幻泡影。
這就是“得道之人”,道什麼?就是規律,是本質,是真相。 得道就是指看到了規律/本質/真相後並且按照道去做事的人,這種人就是神人。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我經常說99%的人都活在假象裡,正是因為此人間才有了很多痛苦。只有1%的人能看清世界的真相,唯有他們才能看透各種現象背後的“道”和規律,才能做到內心平和。
這種能力,瑜伽稱為“梵”,儒家稱為“仁”,佛家稱為“頓悟”,中國人稱為“道”,我們經常說的得道高人,指的就是這個“道”!
“道”是一種高維度的智慧,擁有它之前是“我在活著”,擁有它之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它可以讓我們從高維俯瞰自己,俯瞰眾生。
從此你的人生只能自己做主了,因為沒有人再能給他們提供雞湯了。
人最重要的是通過打開自己的思維邊界,從而打開自己的行為邊界/能力邊界/性格邊界等等。 這就像你在玩遊戲,之前你總以為自己是主角,一直在邊界外努力打怪,有一天你忽然變成了那個玩遊戲的人
文/水木然
劇本,永遠是自導自演的
看的懂,才能從這場死胡同,解脫出來
走在想要創造的道途上,祝福!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