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拒絕別人,是一門藝術,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會對你有需求,或委婉,或可憐,或強硬,總有人無數次嘗試突破你的界限,讓你感覺到不舒服,不過提不提要求這是他們的事,而能不能拒絕則是你的事了。
當你對別人的要求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就是拒絕別人。
 
拒絕別人,有幾種境界:
1.不拒絕。
2.代價太大而拒絕。
3.找個借口去拒絕。
4.不帶理由的拒絕。
 
拒絕的最低也是最高境界就是不拒絕。
不舒服的時候還忍著,委屈自己,通過強迫委屈自己來成全別人,
我想你已經見過很多人很擅長了。
總有人覺得自己拒絕困難,實際上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拒絕困難的人,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擅長拒絕。
比方說:捐給慈善機構100萬吧,沒有,就是你拒絕他們的理由,因為你帳戶裡真的沒有。
然而,若媽媽要求你給她每周至少打一個電話,雖然你很煩不想做,但你就難以拒絕。
你不是不能拒絕,而是你潛意識裏寫著一個限制你的信念:
我能力範圍內的,做了也沒什麼大的損失,就不能拒絕。
但面對媽媽逼婚要你嫁給一個有錢但年紀很大的人,你拒絕起來就容易很多了。
比如說,老板讓你加班,如果你下班後有追劇、約會、陪貓、健身等安排,你通常難以拒絕老板。
如果你下班的時候突然腳斷了了要去醫院,你就會果斷拒絕加班。
區別就是:前者你的拒絕原因不是很重要,委屈自己也沒什麼大的代價,後者的理由則非常客觀,不拒絕的話你損失慘重。
你是不會拒絕嗎?
你之所以難以拒絕,是因為你有能力滿足他人,當知道自己滿足別人代價損失太大的時候,會比誰都懂得拒絕。
當你意識到自己能力有限的時候,你的拒絕就是真誠的,甚至毫無內疚,對方再堅持要求,你連憤怒都能發展出來。
 
2 .找個藉口去拒絕
當你客觀上有能力滿足對方,並且代價完全在你能承受的範圍內的時候,你的拒絕困難就會升級了,你的感受告訴你不想滿足他,
可是你的理性又無法說出口,這時候就會找個藉口拒絕對方,
藉口的意思,不一定是說謊,而是你知道,那個不是真正的原因。
比如說對方約你吃飯,其實你不想,但你說不出口,就會藉口說今沒空,明天沒空,下周沒空,找一大堆理由,唯獨不能直接說:
因為我對你沒興趣。
面對別人的需求,困難的不是拒絕,而是要艱難地搜索大腦,編造理由。這時候人的潛意識裏,有另外一個限制信念:
我拒絕你,就要有合適的理由。我沒有合適的理由,就不能拒絕。
找理由拒絕別人是有局限的,傷筋腦不說,只要是藉口,就有被別人識破的可能,直到所有藉口都站不住腳,當你再也無法拒絕,
你就又從了,因為你並不是客觀上無法滿足,而是主觀上不想滿足。
找理由拒絕別人是有好處的,最大的好處是回避了“我在拒絕你”的感覺。
我不做,不是因為我不想,而是現實不允許。不是我拒絕你,是理由在拒絕你。
這樣我不僅不用滿足你,還讓你體諒我,我是有理由的,所以你要理解我,不要怪我。
這時候你給對方傳遞的信息就是:我其實是很想滿足你的,但我是不得已的。
 
3. 不帶理由的拒絕
拒絕別人這個事,理由越充分,拒絕地越坦然,當理由是客觀限制的時候,拒絕得最坦然,當理由自己都覺得心虛的時候,拒絕得最沒力量。
可是拒絕,一定需要理由嗎?
很多事情,你發現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拒絕,甚至覺得不該拒絕,但你就是不願意。
好朋友找你幫忙、熟人賣你東西也是這樣的,好像找不到理由拒絕,自己就是無情無義了,所以就會一次次妥協,並安慰自己不是什麼大事,做人就應該這樣。
其實拒絕,並不需要理由。
你可以直說:我不想做,我不喜歡,我不願意,我反悔了。
如果非要理由,理由就是:我不願意,沒為什麼。
 
拒絕的第四重境界,就是真誠的表達我不願意。
不帶理由的拒絕,其實就是把拒絕的主體換成了「我」,而非「藉口」。
人之所以難以直接表達“不願意”,是因為潛意識裏的這個信念:
我的感受和意願都是不重要的。
這種拒絕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幾乎斷送了對方理解你的可能,並因此而感覺到自尊心受傷。
過於善良的人就會內疚,好像自己這樣就是個冷漠無情、不近人情、自我中心的壞人了,好像這樣會傷害到對方,自己是個施害者一樣。
會內疚的人,是因為潛意識裏有一個限制的信念:
拒絕會傷害別人,而我不能給別人帶來傷害。可是,為什麼不能傷害呢?你是聖人嗎?
我拒絕,你就會受傷的話,那我要為你的感受負責嗎?
你對我有需求,那就要承擔被拒絕的可能,你要為你的需求負責,而不是我為它負責。
我的任務,是先照顧好自己,在我不願意的時候,就要告訴你。
 
這時候需要破除的潛意識裏,更深的限制信念就是:
「別人對我有需求,我就要對他的需求負責。」
 
以上拒絕的境界,沒有高低,真正要練習的是「靈活」。
有些情境,就是不適合拒絕,所以你就是要委屈ㄧ下自己,犧牲ㄧ下自己,滿足別人,因為禮尚往來,也許他也曾如此成全你。
有些情境,你無法滿足別人,你就是可以真誠表達自己的困境,告知對方自己真實的意願,雖無法滿足對方,但真心猶在。
有些情境,你就是要找個藉口委婉拒絕人家,好保全雙方的面子,不至於尷尬,好讓關係猶在。
有些情境,你就是可以任性做自己,簡單說出我不願意,當你準備好了要面對這段關係的衝突,並且承受對方的受傷。
有些情境,是需要用一點方法,消耗一點智商和情商,讓拒絕變得過癮且美麗,對於不同的人,拒絕的方式就是不一樣,這個是靈活。
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更加靈活使用這些方式。
我稱之為“境界”,是因為隨著人的心智成熟度增加,對於更後面一種拒絕方式的靈活度就會更高。
而讓你拒絕能力更加提升和靈活的方式,就是看到並破除你潛意識裏這些限制性的信念。
文:叢非從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玉-Fanny 的頭像
小玉-Fanny

涅槃之愛~Nirvana

小玉-F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