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很微妙的共時性…(多事之秋)
昨天剛梳理完內在小孩情緒課題,今天當志工時,帶去翻看的《靈性煉金術》這本書,正好也進入這個新的章節,感覺又是一個美好的安排發生~幫助自己利用這段情緒經歷,讓自己更釐清發生的細節。

感覺是我們的老師,情緒則是孩子。

在走向自由和圓滿的成長過程中,情緒是個至關重要的領域。任何一個走在內在成長之路上的人都知道情緒的重要---不應該壓抑,而是要面對它們,繼而客觀地理解,最終放掉。

心輪、第三眼和頂輪對我們很有吸引力,因為這些能量中心將我們連接到較高的領域。但是內在真正的突破必須在一個較低的層次---在更接近地球、較低的脈輪中發生。

從能量的意義上來說,情緒本質上是要表達「無法理解」,而感覺則是一種更高的了解。

情緒是清楚顯化在肉體上的能量,情緒的本質是一種對「不理解」的反應(表達不公平或是無法理解的感覺),是一種能量的爆發和釋放,所以總是十分強烈和戲劇化。

感覺是靈魂的低語,來自高我或大我所在的次元。是一份內在的知曉的推動---直覺行動。讓我們更深入自己、進入自己的中心。感覺和所謂的直覺緊緊相連,表達了更高的理解,一種超越情緒和頭腦之上的理解。

基於情緒來做決定,會偏離中心。內在必須安靜下來,才能在心裡聽到靈魂的低語。情緒會擾亂內在的安寧與平靜,所以在情緒上平靜下來,以及治癒並放掉壓抑的情緒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保持安寧而平和的狀態,從感覺---和靈魂連結---出發,才能做出平衡的決定。

內在小孩,是情緒的源頭。
(情緒=需要關注、尊重和指引的孩子)

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非常誠實而自然,不會隱藏和壓抑,但如果被情緒控制,會淹沒在自己的情緒之中,失去平衡(失去中心)。

在天國或星光界中,沒有物質世界裡的肉體約束和限制,孩子會產生無邊際的情緒,通常是不理解這個物質實相所出現的反應。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情緒處理」需要幫助與支援。

情緒是一股請求療癒的能量,不該被評斷和壓抑,必須被尊重、被接受。
保持意識很重要,允許情緒進入,去感覺它的各個面向,體驗它,並站在中立的角度觀察,這樣的意識就是療癒。

情緒引導的第一步,就是要幫助孩子定義他的經驗感受。
(EX:生氣、難過)

用理解和愛擁抱情緒,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與認可,可以放鬆並撫慰情緒。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外在轉向內在,教會孩子為情緒負責。

接住孩子的情緒(=內在小孩),允許情緒進來,為它們下定義,努力理解它們---尊重並珍惜自己的內在小孩感受。讓孩子知道,他對外在剌激(觸發情緒的事物)的反應並不固定,而是有所選擇---可以選擇不理解或理解,也可以選擇反抗或接受。

不管是憤怒、悲傷或恐懼,總是帶有「無力」的成分,也就是覺得---自己是外在境遇的受害者。

當我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環境,放掉整個不在控制之內的事件鏈,而是放在自己的反應和痛苦上,完全為自己負責(承認是自己選擇以某種方式做出反應),而停止爭辯,就不會把外在世界當成情緒的起因,而是完全轉向內在,面見自己的情緒種子,才會帶來真正的自由。

負責是個謙卑的舉動,意味著即使在最脆弱的時刻,也要誠實面對自己。

從本質上來說,意識和愛是一樣的---變得有意識,意味著允許事物存在,並以愛和慈悲圍繞它。(以覺察包圍黑暗,以理解圍繞不理解的能量,因而能將普通金屬轉化成黃金。)

知道-->覺察(但它沒有真正離開。)
其實內在對情緒有著微妙的抗拒(害怕被情緒淹沒),只要跟這個情緒還保持一定的距離,就依然與之為敵。它會在身體上顯化為疼痛或緊繃,或者出現沮喪的感覺,經常感覺消沉和厭倦,就是自己在壓抑某些情緒的清楚信號。

必須讓這些情緒完全進入意識中。如果有意識地選擇允許某種情緒到來,就不可能被它控制。

如果不知道到底有哪些情緒,可以從感受身體上的緊繃開始連結,這是一扇通往情緒的門。敞開自己,準備感受情緒(情緒全被儲存在身體裡)。

了解到被困在情緒中的能量想要流動是很重要的,這股能量希望被釋放,所以透過肉體的不適,或者緊張或沮喪的感覺來告訴自己它的存在。

情緒,是地球實相的一部分,就像遮住太陽的烏雲,但不應該困擾我們。所以覺察到情緒並有意識地處理,從一個清澈、平衡的情緒體出發,更容易透過感覺,接觸靈魂和內在核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是---必須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理解它們從何而來,並為情緒負責。(學會把情緒視為「不理解的爆發」,而理解帶來自由。)

壓抑情緒,會扼殺一個人的自然和創造性,也就是在扼殺靈魂。

社會製造出有紀律而服從的人群,更注重規則,而不是內心的低語,對社會或個人而言,都是悲劇。但是另一個極端---認為情緒是正當的,以至於沉浸其中,不願放下,讓它接管並控制生活的方式,只會讓自己成為外在境遇的受害者。

生命終究不是要「變成對的」,而是要變得自由和完整。

歸於中心,處於清明和靈性平衡的狀態,為自己內在所有的情緒負責,有意識地與這些情緒建立連繫-->覺察,而不是把情緒當成絕對的真理。如果根據情緒行動,會讓自己容易做出偏離中心的決定。

我們對待自己的情緒,要嘛太過嚴厲,要嘛太寬大。被給予過多情緒自由的人,會變得狂野、無法控制的暴君。情緒混亂對誰而言,都一樣不舒服。釋放掉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陳舊情緒反應機制,才是真正的解脫。

情緒模式有其好處。
EX:無力感(受害者的感覺)
它可能帶來安全感,讓我們從某些義務或責任中解脫。

與情緒長久認同或沉浸其中會與真正的自由、與內在的神性核心失去連繫。

靈性成長的本質是不壓抑任何事物,但同時為它負起完全的責任---要主張自己的主權,不被無意識的情緒傷痛所驅動,在壓抑和沉浸情緒之間找到一條微妙的中庸之道。

當我們接受內在所有的一切,就超越了它們,成了主人。主權既強硬又溫和,它完全允許,但又需要強大的紀律:勇氣和誠實的紀律。

意識才是療癒者,沒有任何人可以為我們恢復支配情緒的力量,只有帶著力量、決心和慈悲覺察到它們,才能將這些情緒釋放到光之中。

靈性之路是條簡單的路,只跟「愛自己」和「內在的清明」有關。在情緒層次變得完整和自由,是靈性成長最重要的一個面向。

找一個安靜的時刻,進入自己感受的那一面,讓它告訴我們---內在有什麼需要被釐清、被清理。信任直覺,信任自己,因為我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走向愛和自由的獨特之路的主人。

內在需求和外在事件平衡的方法:
1、用更適合的方式解決外在事件
2、找到方法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

內在需求調節方法:
1、延宕滿足---克制自己需要立即進滿足的衝動,在延遲滿足的情況下,在未來獲得更多、更有利的成果。(用更恰當的時間來滿足需求)
2、轉移注意力

溝通公式:
表達自己的需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整平衡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