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謂修道,修的就是一個靜字,用的就是一個返字。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接天氣、接地氣、接人氣通過“天地人”三寶補充能量。
01
天氣、地氣、人氣
人的精氣神從哪裡來?
我們很多人一天工作勞動,一天用去很多的腦力和體力,單憑我們吃的這點水和飯來補充我們的精力,補充我們的營養,夠不夠呢?遠遠不夠。實際情況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接天氣,接地氣,還接人氣。 要通過天地人三寶補充能量,可不只是吃喝。
我們修道的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也可以一天吃好幾頓。所謂「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天有三寶,日、月、星;
地有三寶,水、火、風;
人也有三寶,精、氣、神。
太陽對我們人類的影響很大,它哺育萬物;月亮對我們的影響也相當大,它的引力能把海水吸起來。所有的物質間都有吸引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生命界也是如此。我在吸引您,您也在吸引我。所以,修道的人就要瞭解天、地、人對我們的影響。
02
順其自然,補“真元之氣”
太陽系的行星,從冥王星、天王星、海王星,一直到水星、木星、土星、火星、金星,它們對我們的引力有多大?其實是非常大的,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它們運轉的位置,對每一個出生的嬰兒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決定他的能量場,影響他的遺傳基因。
我們的古人用一套辦法來表達,這就叫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的道理在哪裡? 就是他在出生的時候,天上日、月、星的位置在什麼地方,這時星體間產生的引力波互相作用,就產生了一種類似星系的旋渦能量場,這個能量場被古人叫“玄空造化場”。
它自然會在這個嬰兒從先天到後天、從娘胎到世上的刹那,造化這個人,產生特定的作用,影響這個人的許多方面。在古人來講,這就是所謂「天人感應」、「天人相應」、「天人合一」。而修道的人可以「返先天」,慢慢地也就能感應到這個場了,也就瞭解了;瞭解了就會相信並且順勢而行,這就是所謂“順其自然”。
道家理論說「玄空造化場」里,會產生一種對生命界影響很大的能量,古人就叫「生氣」。 這個“生氣”就是我們需要的能量,這股能量主要補充我們的“元氣”,補充我們的“真元之氣”。
我們要是離開這個“生氣”,就沒有“元氣”,光靠吃東西,那遠遠不夠。 所以古人講,“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說我們人人不能脫離日、月、星。修道的人當然更不能脫離日、月、星,只是我們從被動的接受可以達到主動的修補,這又上了一個境界,生命的品質更高。
可是很多現代人,他接受日、月、星的“生氣”,補充他的“元氣”的時候,接受得非常有限。這裡面一個是時間問題,一個是方法問題。
什麼叫時間問題?因為古人無不是天一黑,不點燈就睡覺,夜裡也許兩三點就醒了,醒了就修行。這個時間當然高效接受“生氣”補“元氣”,因為天一黑到夜裡的一點鐘,是我們每個人生髮氣血的時候。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晚上看電視,聊天,喝酒,總要弄到11點、12點,甚至於一兩點鐘才睡,甚至於有三四點鐘才睡的。所以就得不到“生氣”的補充,日子長了自然虧了“元氣”,氣色不華,還美其名曰“亞健康”,不過就是全身的能量水準太低嘛。
你看小孩長個,肯定是天黑到夜裡一點鐘長得最快,婦產科的護士、大夫都有經驗;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到稻田裡頭看農作物,夜裡都能聽到麥穗長個的聲音,但準在一點以前結束,過了一點就靜悄悄了,噼噼啪啪的聲音就沒有了。
我們現在的人為什麼臉色不好看呢?
就因為睡得太晚了。
一看電視就看到淩晨一點,已經錯過了生發氣血的時間了,也錯過了“玄空造化場”以“生氣”補“元氣”的最佳時機了,“天與弗取,反受其咎”,天有好生之德,你不要,那有什麼辦法?
只好遭殃。
所以早睡非常重要。
老年人千萬別過晚上10點才睡,最好9點就睡。
小孩子最好8點就讓他睡,哪怕半夜醒了再做功課。
人體缺乏氣血,能量不夠,製造出來的組織細胞就是半成品,結果健康細胞變成了癌細胞,真是沒話可說。
關鍵要「開竅」修道的人遠不止這麼被動地接受“生氣”,修道的人可以“開竅”。
開發人身上的竅門、竅點,相當於安裝了“信號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氣”、地的“地氣”,還能接受人的“人氣”。
修道必定要學會“開竅”。
全部修道不過就是修一個「靜」字,心靜意靜。
但修靜的方法是什麼?
靜修的方法就是開竅,就是學會開竅。
但是“開竅”這件事,古人叫“千聖不傳”。
為什麼不傳呢?
過去的說法是避免傳給“非人”,非人當然不是指鬼神或者畜生,而是德行修養不好的人。
所以要「慎傳」,免得傳給了心術不正的人。
但以我這一生的經驗來看,人有一個毛病,就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不搞得神秘一點,隆重一點,人就覺得“便宜沒好貨”,反而不當回事。
03
真要修道,必先開竅
人身上有無數接受宇宙自然“生氣”的地方,也有接受社會生靈“人氣”的地方。
比如,凡是骨頭連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氣”,也就是關節都能接天的“生氣”。
簡單吧?
簡單——這就是一句秘訣。
我們身上的這些竅,不但有接受功能,而且還有發射功能,就是說還能發出“氣”來。
但是,我們大家要特別注意,修道常用的竅位,它和經絡學上的穴位是不一樣的。
如果一樣的話,也就沒有「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的說法了,大家根據書本練習不就得了?
不行,看書修道是不會成功的。所以二者有相當大的差別,不要搞錯了。
穴位是人體經絡裡面的小發電站,人身體的穴位相當於生物發電站,這些生物電在穴位裡產生然後沿著經絡運行,影響人體生化反應的方方面面。
它有一定運行週期,大約每晝夜運行五十二圈。
所以中醫裡用電的良導體——金屬的針來針灸,道理就在這裡。
而修道要開的竅,則多半與人體產生激素的腺體有關。
04
接「天氣」的四竅
頂竅、意竅、神竅、總竅
大體上,我們修道常用的有九個竅,這九竅可不是穴位,它們大都跟人體裡的激素,以及激素所在的腺體有關。
比如,這裡四個竅,集中在腦袋上,這主要是接天的“生氣”的。
這四個竅:一個是「頂竅」;然後是「意竅」,又叫「上丹田」; 第三個叫“玉枕竅”,又叫“神竅”——注意啊,可不是玉枕穴;還有一個呢,叫總竅,是非常重要的竅,也叫“泥丸”。
這個就是有些道書上說的「泥丸宮」,實際上是人的腦垂體,統管我們的內分泌,可以自動調整我們身體的各項功能。
就人體激素分泌而言,它相當於中樞,它就像花生米這麼大,但作用很大,所以這個又叫“總竅”。
這四個竅是接「天氣」的,或者說接「生氣」的。
前面我們講過,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接宇宙天體的“生氣”,天人是合一的,天人是互相感應的。
人類是離不開天體的“生氣”的。你能不能進入修道的殿堂,要看你能不能大量高效地接受天上的“生氣”。
打開這些竅,你才能大量地接天上的生氣。
我們多數人,這四個竅,都相當閉塞,不是充分在起作用,所以必須要打開,開竅才能修道。
開了竅,當然能夠身體好,氣力足,才能腦子好使,才能長壽,甚至於開發我們的潛能。
地氣:“遇風則散,遇水則聚”
天地天地,有天必有地,然後我們還要能夠接受“地氣”。
我們知道地下的磁場,是有脈絡走向的。
我們把房子蓋在這個地脈上,磁場就好;
蓋到那個地脈上,這房子就不好。
過去說陰宅、陽宅,看風水,找龍穴,就是找地磁場。
所以古人認為風水對我們一生的命運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甚至於子孫後代,對三代子孫都會起很大的作用。
地氣和天上的「生氣」有什麼區別嗎?
其實一樣,都可以補充我們的「元氣」。
但是,“地氣”跟天上的“生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它不像天上的星體,高懸於太空之中,它在地表上,所以有個奇妙的特性。
這個特性是什麼呢?
就是“遇風則散,遇水則聚”——水把它包圍住、截住它了,就把它給留住了,遇到風它就散了,因此民間管它叫做風水,這是它的特點。
其實它正式的學名不叫風水,它叫堪輿。
堪是天道,輿就是地道。民間俗稱為風水,因為這種地氣「遇風則散,遇水則聚」。那麼,修道的人怎麼接地氣呢?
05
接“地氣”的三竅
尾閭竅、氣海、會陰竅
接地氣要開三個竅。
哪三個竅呢?
人體背面的這一個是尾閭竅。
這個尾閭,本來是分為上尾閭和下尾閭的,中醫主要用下尾閭,也叫長強穴。
那麼下尾閭在哪兒呢?
在尾骨的第三節;
可是我們修道的人用的尾閭竅跟這個下尾閭不同,它是在命門下一寸。
命門是和人體正面的肚臍相對的,尾閭竅就在命門下,和我們的「氣海」相對。
它實際上是個什麼東西呢?
是人的腎上腺素比較集中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這個腎上腺素,它的作用非常強。
這個腎上腺素主要起什麼作用呢?
比如說,有個強盜在追我,我平時走10里路都很困難,可是他追我的時候,我可以一口氣跑10里、20里、30里,甚至翻高牆都可以,因為只要有一滴兩滴的腎上腺素,我立刻就能把無窮的潛力發揮出來。
大家都知道,在藥房裡可以買到這個腎上腺素,是專門用來搶救垂危病人的,或者是給重病病人用的。
所以,尾閭竅裡面充滿著腎上腺素,它是我們生命機能保持旺盛的“氣血”,所以非常重要。
它相對的,人體正面的是「氣海」,氣海是儲存人體「衛氣」的竅位,也叫下丹田,這是正面背面相對的兩個竅。
這個地方是性激素的存儲之地,所以叫「氣海」。人體的性激素雖然在全身的血液里都有,但是主要存儲地是下丹田。
第三個竅就是我們的肛門前口,叫做“玄牝之門”,或者叫做“牝門”,也叫“會陰竅”,注意不是二陰中間的“會陰穴”。會陰穴在兩陰之間,而會陰竅是在肛門前口,所以也叫“陰竅”。
凡是修道的人,都需要接“地氣”,因此必須打開這三個竅:尾閭竅,下丹田竅,陰竅。
所以,修道所說的竅,大體上與人的激素是分不開的,它的影響是全身的,穴位往往是影響一條經脈,它們的作用是不同的。
06
接“人氣”的二竅
夾脊竅、中丹田竅
那麼,頭上四竅接「天氣」,腰腹部三竅接“地氣”,這是七竅。
修道開九竅,還有兩個竅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中丹田和我們背後的夾脊竅。
夾脊竅在我們兩胳膊的連接處,我們平常背後這兩肩膀連接的夾脊竅是閉死的,修道的時候要打開它,打開以後和人體正面的中丹田來接“人氣”。
夾脊竅的前面,相對的那個地方叫中丹田,又稱為绛宮。
這裡與心臟是有關係的,是人體胸腺所在地,也是與激素有關係的,也是激素所在地。
胸腺激素到年老以後,它的作用會慢慢減低,但是它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很重要,因為它是經絡之氣,它是走五臟,走血液,走組織液的。
它又叫“經氣”,也叫“榮氣”,又叫“營氣”。 這種「氣」其實是胸腺激素,走經絡、血管,潤澤五臟,是存儲在中丹田裡的。
我們講精、氣、神,“氣”指的就是這個。
現代人為什麼不“開心”呢?夾脊竅和中丹田竅,這兩個竅是接人氣的。
人與人交流,打開這兩個竅,就叫“開心”。
這兩個竅打開的方法極容易,打開就叫開心、舒心。
我見到您,我很開心,你這個竅也就打開了。
我見到您,愁眉苦臉,那你趕緊自我防衛,這個竅也就閉上了,怕我跟你借錢。
你不會喜歡我,我也不會喜歡你,這兩個竅不開,也就沒“人氣”。
我一見你,我就眉開眼笑,我已經在接您的人氣了,您也就比較喜歡我了,這時候就“有人氣,有人脈,氣場對”。
現在我們知道了,現代人為什麼不「開心」呢?
大家天天防著別人,兩竅緊閉,自然不接人氣,活得不開心,痛苦也就沒辦法解開。
如果這個人經常愁眉苦臉,還會「相由心生」,他就長出煩惱線來了,就是兩眉中間靠兩邊的這種紋路;
再愁眉苦臉,他就長出「懸針紋」來了,就在兩眉的正中間這個位置,形狀像豎立著的針。
懸針紋是非常不好的紋路,老年必孤獨啊。
為什麼呢?
長期接不到人氣,別人也接不到這個人的人氣,兩不相干各走一邊,自然就只活自個兒,就孤獨了。
我從那個年代過來,人與人之間關係很緊張,也是不接人氣,兩眉中間就出現一條懸針紋,結果老年果然孤獨,只好修道。
大家在座的還都沒有,多好啊,我很羡慕你們。
這個懸針紋,古人講“上克父母,下克子女,老年孤獨,必定暴亡”,連臨終都是非正常死亡,真是很兇的一條線。
但是只要你心態好,做了好事,這個懸針就拐彎了,一拐彎就是好線——萬幸啊,我這條懸針紋拐彎了。
人活著要為別人做好事,做好事活著才有意義。
如果很煩惱接不到人氣的人,能夠勉強自己更多地為別人服務,他的懸針紋就會拐彎;
這時候,這條線叫陰騭紋,也就是有陰德之紋。
否則的話,克人克己,孤獨,非正常死亡,很兇的。
外國人往往長在下巴這兒,這也是懸針紋。
從懸針紋到陰騅紋,其實就是從不接人氣到接了人氣,心胸前後兩竅開了,心胸寬廣,貴人説明,自然逢兇化吉了——這也是修道啊,會修道當然會做人處事,就這麼簡單。
所以人不能把自己的苦難和煩惱看那麼重,整天在那裡愁眉緊縮自我封閉,還得愛別人,幫別人。
孔子說“唯仁者能愛人,能愛己”,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人和人之間交往,還需要有一種接受人氣的交換,才能開心。
人活著不能老為自己,總該為別人做些事,才有意義。
還有兩條陰騭紋,在下巴兩旁,越深越長越好,因為只有你做盡善事好事,才能長得出來。
此外,從鼻根兩旁彎向下巴的叫法令紋——法令紋越深越長,越高貴,這個人的陰德就越高。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修道要開九竅。
07
修道,修的就是一個靜
我們知道有三個丹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
上丹田在兩眉間。上丹田和玉枕竅相對,它們的中間,在人腦裡面有什麼東西呢?
裡面就是松果體,也叫泥丸。
泥丸是總竅,它前面叫上丹田,最主要的是有一種“向性腺激素”。
向性腺激素是什麼意思呢?
人體不單單有“性激素”,還有“向性腺激素”。
性激素是產生性功能的,也是產生我們的精力的,讓我們精強而力壯,這是性激素。
人體產生性激素,這叫“性”。
可我們人類還有「情」,產生「情」的生理基礎是什麼?
就是向性腺激素。
如果單講性激素,那畜生也有。
所以人不同,還有“情”。
有情,我看見一個小孩,我就想抱他,因為有向性腺激素。
我看見一個老人摔跟頭了,我趕緊去扶他,我跟他“有情”。
情也是天生的,它有一種激素在人體上丹田這個位置產生,所以有一個盛裝婦女在我面前走過,或者是一個帥哥在我面前走過,我都要回頭看看。我為什麼多看她兩眼?
並不是我有非分之想,我只是很單純地想看看,喜歡看看。
當時,我們就覺得有一種能量,一種氣,所以我們就想多看兩眼。
為什麼人都會這樣呢?
因為人人都有向性腺激素,所以人人都有情,佛家講“有情世間”。
上丹田也叫意竅。
因為道家認為人的意念接受和發送是集中在這兒的,人的意念活動也通過這裡往外傳播,所以它也叫意竅。
古人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出死入生」,什麼意思呢?
就是如果這個人老是意念、思維活動紛飛的話,他的「氣」老通過意竅外放,損耗元氣,人體能量水準下降,那就叫「出死」;
入生呢,是講修道的人經常修鍊,修靜,思維活動平緩,到了高級階段甚至“息停脈住”,思維活動基本停止,用神思,那這個意竅就可以高效地吸收“生氣”,這就叫“入生”。
《內經知要》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不根於虛靜者即是邪術,不歸於易簡者即是旁門。”
修道就要修靜,不是用後天的功利心玩花樣,瞎折騰。 因此,修道要修“虛靜”,要“斂神”。
平常人活動講話,氣是通過意竅往外放,消耗能量,“出死”;
可是我們修道不是,修道是接收,是斂神的。
所以「出」,老外放就走向死亡;
如果「入」,老接收就返老還童,這就是「返觀」的作用。
只有修靜才是修道,只有返觀才能長生。我們回頭再講怎麼返觀得長生。
其實,所謂修道,修的就是一個靜字,用的就是一個返字。
“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
這就是我們修道的心胸氣魄和追求目標,也是修道的方法。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