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宇宙的究竟真實
德:道的秉賦
道德經 以道為尊 以德為貴
道法自然 以道為依皈
道、天、地、人是域中四大。
---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長短相較
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 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
美者,人心之所樂進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數也。
🌿參考譯意:
「道」是超越二元性的,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以「美」是美、以「善」為善,那麼就會有相對的不好、不對、不當與不善了。(因為在相較之下,才有了分別)
「有」會分解成「無」,「無」又會創造出萬有,因此有與無是彼此相生的、是相互依存的,難易是混搭相互促成的,長短互為比較,高下互為方向,發聲、回音互相呼應,前後相互伴隨才能成序。整個大自然、社會所呈現的一切(所有相對性的存在與顯現)都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和平等性。
所以,聖人不刻意行事(排除有心刻意作為),所施行的教化,是超越言語之外的教化(以身作則,沒有比較、對待,只默默做該做的事)。身為一位修行聖者或無為而為的有道國君,在行為、語言、和施政上都不能有所偏袒,才能順應天心與自然。
超越對待,行不言之教,無為而為地創造萬物興起,不自以為起始,生養萬物不據為己有,也不自恃自己擁有此創造的能力和創造的結果。把事作好了,創造萬物的成就,也不自居其功。正因為不自搶其功,方能恆久而不滅,長存不朽。
結論:
「道」之用是超越對待的,每一種狀態均有其必然存在的道理
不要去評斷、好惡,應抱持無私和無分別的心去從事一切,並對所做的一切無所執著。
音19:43
---
有相對的概念,相較才有意義
對立減少-->平衡
 
1、自卑,是人類的核心原型;自卑,來自於孤獨(自覺渺小的恐懼)。
2、世界,是個有漏的繪圖;完整,來自於接納不完美。隱性+顯性=>基底。
3、透過內在對話,改變模式-->如實面對、直視陰影,看見背後的正向意圖。
4、情境式催眠的意義,是為了協助個案感覺更加放鬆、更安全、更自由,潛意識活躍。
5、每個人都有優勢的感官,透過表象系統評量可判斷對方類型(評量結果80分以上才具參考價值),協助進行良性溝通。國二以下的孩童可進行依納爵---學習偏好評量表。
---
此次測驗結果記錄:
小玉:(各十題)
視覺(V):85,聽覺(A):60,感覺:85
臻小妹:(各八題)
視覺(V):23,聽覺(A):17,肢體運作:23
威小弟:
視覺(V):25,聽覺(A):18,肢體運作:23
---
我們果然都是視覺+感覺 哈
所以我現在是偏視覺+感覺溝通與學習居多
聽覺要加強努力…💪
半年後再來測測看,有沒有改變或不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潛意識 自我療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玉-Fanny 的頭像
    小玉-Fanny

    涅槃之愛~Nirvana

    小玉-F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