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
云何應住:安住
云何降伏其心:調伏妄想心
#云何應住
學佛要安住(妄想心/依止生滅心:修福報à不生不滅心)
生死罪障凡夫à身雖出家心不入道à發心受戒 許願(許下生命目標)
明了的心 接觸外境
對治「說不該說 做不該做」à懺悔
一切業障海 皆由妄想生
仁者心動 心有所住 影像+妄想à啟動業力
本來無一物 何必惹塵埃
依止生滅心 修學三寶 謂之「緣修」(門外看看)
心態:慣性妄想(跟著情緒/外境轉)
喜歡做à應該做 不論外境變化
1.外境攀緣à收回à把心帶回家(回歸)à安住à大乘功德之道
上路 懈怠 正確之路 有目標 Not打轉
#云何降伏其心
開始有資格談修行
智慧較高:從理觀下手:不迷:空假中三觀
以空觀破除你心中的妄想/放下妄想(空掉心中的想像情緒):滅相
空掉心與外境接觸的時候 第一個產生的感受 第二個產生的很多個人想像
以假觀來建立未來的理想目標(重新建立一個清淨的相/該做什麼 還做什麼):借假修真
但名利不可爭 義務不可辭
人要有目標 要去創造未來(假觀):開創未來安樂果報
大乘佛法:即空即假即中
有所放下 有所提起
觀照力 可從不動下手:持戒
先讓自己不動 嚴持四根本重戒
持咒 轉念佛號咒語安住 遠離妄想
妄想的本質:有相(心中相狀)
理觀+事修:對治無始習氣
安住(破妄顯真以明安住)à調伏à修行
找到問題 破除 轉計 引用 破斥
破泛計 (破除廣泛計度中間相狀)
諸法實相:無相(心性不變之體) 無不相(隨順想像顯現)
內無知故在內不成 身心相知在外非義=>今相知故復內無見當在中間
處所位置揀別:
在邊非中 在中同內(破色身中)
無表同無 表則無定(破外處所)
如人以表 表為中時
破正計 引用 非私心自是
生滅心:心住在外境 相狀(住在自己的感覺) 八識
修道最大問題:情識:帶有情感的心識(感受+想像)
六根(能分別:眼耳鼻舌身)
六塵(所分別:色聲香味觸法)
根塵碰撞à心中感受想法:識
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我空:拔除根塵(假相假用)
感受沒有錯 「循業發現」:諸法無自性 一切從緣起
感受:生起心:反應/表現過去做(選擇)了什麼
一念心:具足過去現在未來
攀緣心:心住在「當時」暫時的想法感受(跟著感覺走):盲點
活在過去的感覺當中 很難改變自己
事物à感覺反應à想像(顛倒想/業力)à修正擺脫
#名言分別
兼二:心體性:根+塵 色法+心法 兩個性質的結合?
---物體雜亂 物非體知
成敵兩立 云何為中à不成立
不兼二:與兩性質完全無關(即無體性)
真實性 必須要有性質 真實性不可得
心隨境轉
出家人有兩種 善根強&相對薄弱
僧團:平等
布施:
安住內心(功德由內心生起)à因緣開顯è借事修心
借假修真 借相修心
L.6 開悟的楞嚴 成佛的法華
安住力 調伏力 堅持力 安住當下à開創未來
達妄本空 知真本有
未修行---活在無明:閉著眼睛 跟著感覺走
做的每件事 都要付出代價
不是不知道就沒事 要打開眼睛(智慧)
開悟:安住
心住外境à感受想像à心隨境轉à一輩子過了
一念心性看人生:外境只是一個歷練的生命過程
開悟:把心帶回家:站在心的角度看緣起
一念清淨心(空假中三觀)
觀照現前一念心性
觀:止觀
觀心:
1.你從何處來(了解根源 放下過去 產生任何感受 快樂痛苦認命就好)
2.將往何處去(需要經營
佛法:既往不咎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執著過去 沒完沒了 無量無邊的人報恩 報怨
佛教:活在未來
假觀:即空即假即中
空觀:從勝義諦來觀察
三世因果 互動
因緣造作:因緣假相
隨緣消舊業 更莫造新殃
業力變現之因緣果報-->放下認命
產生想法à決定生命
他人剌激 障礙 面對所緣境慣性(包容V.嗔恚反抗)
謙卑v.高慢?
生命由念頭創造
假觀:觀平日心境互動之起心動念(開創未來)
空觀:從感受看到過去 從想像看到未來(安住當下)空:阿羅漢
不生不滅之清淨本心 不亂動 不被境所轉
錯在妄想 拿掉妄想
七處破妄(妄想沒有自體-->遠離)
根本:生死 涅槃
1.凡夫過失:跟著感覺妄想走 生命:心住五欲à起顛倒心à煩惱à造業種à果報
生命歷史重覆煩惱 罪業 痛苦
2. 造善凡夫:外道之過 知道因果道理à根據攀緣心(心隨境轉 未安住真如)à善心布施持戒(住在善法)
依止妄想à天魔外道
3.修行二乘人:安住偏空真理 依止出離心 修習四諦十二因緣 成就我空à聲聞緣覺
知道生命苦集流轉 無真實不變之自我 生命:緣生緣滅的假象
三者共通點:
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不知如何安住其心 錯用其心)
依止生滅 有所得的攀緣心修學 煮沙之本質未變 錯亂用心
#事出必有因
自我:以攀緣心引導生命(緣起觀) 生死根本
因地
菩提智慧 涅槃:寂靜果報
菩提涅槃清淨心 一念心性本來具足 常樂我淨四功德
八識精明之體 業力熏習帶妄(依他起性)生諸緣 但本身相對清淨光明
清淨本然 循業發現 變現善惡果報
非第六識 攀緣執著
緣所遺者
攀緣à遺失菩提涅槃 終日造作流轉 不想改變à啟動生死開關
枉入諸趣:操作錯誤 非本體之錯
兩種根本---生命二選擇
1.繼續跟著攀緣心走
2.迴光返照 安住真如
第八識(唯識:異熟) 三世兩重因果 變現果報
本身無法創造 但能使其成熟 而成熟過程有時間差異(非立即)
第七識(變現心態:思量:自我意識---所有的顛倒與其有關)
啟動第六意識(生命的關鍵---可覺悟改變心態:修觀 迴光返照)
向外攀緣造業 往六道而去
一個菩薩不可能因別人說三道四 就不做該做的事
安住真如 法身般若解脫
學習à迴光返照à真妄交攻(攀緣v.真如)à必須保證真實強過虛妄
止觀(讀經典:借教理觀心)
靜坐修觀:跟深層的自我意識溝通
修行無法強迫 會反彈 不能壓抑式修行 要用道理說服自己
真心開顯 諸法因緣生
兩個聲音(過去&現在)à選擇正確à真實力量擴大
修行不怕慢只怕站 修行點點滴滴:每天進步一點點
明白道理à有目標à從失敗中累積改變力量à有希望
堅持正念 不隨妄轉:不好的過去à不滿意的現在à美好的未來
修行:二決定義
發願 堅持 外境剌激&內在習氣碰撞 明白+堅持
一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在眼根當中 能見是心(一念心:執著) 眼根是工具 非全無見
光明是由清淨的善業所成
即便一個有智慧的人 真實道理也要假借日常生活的譬喻 才能悟入
假借事相的因緣 才知心性的存在 借假修真
一念清淨的本性 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直下承當
一念迷全真成妄 一念悟全妄即真 體性一樣作用不同 破妄顯真
大乘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