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際衝突,
皆是真實的自己與所期望的自己之間發生的衝突,
而造成衝突的真相是自己的各種意識思想維度。
人都把這種情況理解為與別人發生了衝突,
真相其實是期望“獲得認同的自己”,
與“沒有獲得認可”的自己之間的衝突。
接受並尊重這種反對的觀點,
反而可以增加自己看待事物的視角,
增加意識整合的維度。
本來是增長認知的機緣,
若是能拉高視角、旁觀一下自己,
在各種滔滔不絕的爭論中,自己從中究竟得到了什麽,
如果在這個過程在得到的只是情緒,甚至辯出了戾氣,
爭贏了也未必為關係和諧加分
還有可能變成一種與濫用喉輪
好勝雄辯的惡習。
衝突,不過是一面鏡子,
映照出來的正是期待的那個自己,
與現實中的自己之間的差距,
映照出來的是自己可以抵達的各種維度,
提醒自己應該立即行動,縮小差距。
真正的真理無需爭論、爭辯的,
不同的角度有什麽可以爭的都是『相對的』,
我站在我的角度,你站在你的角度。
即使彼此可以互換角度,你站在我的角度,
看見的仍然是『自己想看見的』,
能描述出來的仍然是『自己的感受』。
同一種角度不同的描述,
又有什麽可爭的,
不同的描述源於各自人生經歷帶來的不同的感受,
你有你的感受,我有我的感受,又有什麽爭的必要。
離開各種角度和各種描述,
剩下的就是真實,就是事物完整的實相,
真理無需爭辯---真理即天地間的道法、秩序。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萬物本是多元的,本就有各種角度,
更要感謝那些帶給你絕對真理的人,
體悟真理才是人生的智慧。
一個人若只是喜歡氣味相投的東西,
或是只順從、拍你馬屁的人
相當於你只是從『幾個點、幾個面』去看這個世界,
自己再怎麽深入下去,也只能是物以類聚而已。
人類文明『倒退』的演化及最血腥的模式就是『剷除異己』
但“異已”其實就是自己壓抑隱藏的陰暗面
或是另外一些人生的可能性,一些你的智性無法看見的高維度視角
算是一個人能去豐富自己內在的一個門檻,
跨越進去,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風景。
文/ Niseema Ts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