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棲居在大地上,來自泥土,也歸於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恆家園。人棲居在天空下,仰望蒼穹,因驚奇而探究宇宙之奧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偉大,於是產生了科學和信仰,而成為萬物之靈。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地球的客人,同時我們應當主動的懂得尊重與感謝。
農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單,他們有許多同伴,能與樹、草、野兔、家畜、昆蟲進行者無聲的談話,本能的感到自己屬於大自然的生命共同體。
人&產品把我們跟自然隔離開來了
這是生命本身的寂寞
僻靜的山谷湖畔會帶給我們一股解脫、自由的寧靜感。
人是自然之子
在整體上只能順應自然,不能征服與支配。
大自然使人活得更真實,也更本質。
詩意是棲居的本質
人如果沒有了詩意,大地就會遭蹂躪,不再是家園,精神就會變平庸,不再有幸福。
在人自身的幸福追求上,應該以詩意生活,而非物質生活為目標導向
感悟(多愁善感)總比價值觀錯誤的麻木不仁好
天生萬物各有其用
萬物都有其自身的存在和權利
大自然不應該只是資源和能源提供者
許多現代文明急功近利,只求結果,藐視過程。
羈旅和漫遊,深化了我們對人生的感悟。
人一出名,就不再屬於自己。慕名者絡繹到訪,就會容易失去寧靜的心境和二三知友相對而坐的情趣。
風景一出名,就淪入凡塵。遊人雲集,失去寧靜的環境以及被真正知音賞玩的欣慰。
列車飛馳,窗外無物常駐,風景永遠新鮮。
書什麼時候都能讀,白日夢卻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現代人出門旅行講究效率和舒適
靠在車窗旁看沿途風光、傾聽內心音樂反而是種奢侈
窗外的景物在心靈的窗戶前掠過的流動
許多似乎早已遺忘的往事、失而復得的感受、無暇顧及的思想,此時都不召自來
世界還有太多風景未被鑑賞
平時忽略的心靈景觀會在長途旅行打開了的窗戶前源源不斷的閃現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閒心。
chapter---2~記住回家的路
都市最美的時刻,是在白晝和夜生活的喧囂都沉寂了下去的時候。
一個城市的建築風格和民俗風情體現了這個城市的個性,它們源於這個城市的特殊歷史與文化傳統。消滅了一個城市的個性,差不多就等於是消滅了這個城市的記憶。
無論多麼繁華,在一個失去了記憶的城市裡,每個居民都只是無家可歸的外鄉人而已。
格局相似的豪華商場進軍每一個城市的中心,成為每一座城市裡新的標記。可是這些標記絲毫不能顯示城市的特色,相反卻證明了城市的無名。
如果大地上不是萬象紛呈、萬物更易,我們怎麼會有求真理的興趣和必要?
如果不曾領略土地化育和接納萬物的寬闊胸懷,我們如何懂得善良、仁慈和堅忍?
如果沒有欣賞過大地上山川和落日的壯麗,傾聽過樹林裡的寂靜和風聲,我們對美會有什麼真切的感受?
一個人擁有的天空,是和他擁有的大地成正比的。長年累月關閉在窄屋裡的人,不可能具有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想像力。
人類的聰明在於馴服自然,在廣袤的自然世界中為自己開闢出一個令自己愜意的人造世界。如果因此而沉溺於人造世界,與自然世界斷了聯繫,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倘若我們對自己生命的來源和基礎渾渾噩噩,便是最大的蒙昧和無知。
眷戀,其實只是因為那些值得回憶的過往人事物不復存在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