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生命歷程,沒真正踏進去的人,是真的無法理解
有些困苦的片刻,只能自己忍著嚥了~
身為職業婦女的媽媽角色很能理解的寫實
曾經的那個分身乏術快崩潰的自己被同理了
以前不知道「敘事治療」這個名詞
但總是會留點時間給自己
透過書寫 來抒發解壓自己的心情跟感受
在某些必須獨立承擔 快崩潰的邊緣時間點上
我想它是很有力量的出口&支持~
-----
PART.2
觀念、概念接受與反轉
一念之間
緣起心應 緣落心滅
一念心性
有些患者已經有了病識感,卻一直躲著不願面對現實---沒有勇氣繼續學習,也沒有勇氣放棄。這些患者認為---比起外面的世界,這裡更舒服、更安全。
(但強迫他們正視事實,身旁卻少了輔導與陪伴的人,有時又等同是把他們逼上絕路)
比起繫上一條安全帶,多繫幾條應該更加安全吧~
一切都亮起了紅燈,可我卻沒有察覺那就是離別的信號。
要是當時……(告別,讓情緒流動:請把眼前這位想像成為○○○,表達出當時來不及說的話)
解離,是一種防御本能。當一個人突然遇到受剌激的事件時,心靈抵抗力會驟然下降。於是為了保護自己,會直接刪除記憶。
「時間就是良藥」這種話,雖然聽起來像不負責任,可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終歸會慢慢好起來的。但關鍵是---如何度過那些時間?
不要試圖對死亡變得麻木,感到悲傷並哀悼是自然的事---畢竟我們認真的相處過。不管是為了離去的故人,還是為了剩下來的我們自己,都需要一段時間。
沒來得及充分哀悼,會陷入某種保護機制的狀態。不要再刻意表現得像沒事一樣,如果想念、悲傷,就任由自己盡情宣洩情緒與想法,正視它的存在,一段時間後自然會慢慢回到平常的狀態。
(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所以每個人走出一段關係需要的時間長短也不同)
邊緣型人格障礙---像崇拜神一樣,崇拜某一個對象。可一旦那個人不聽自己的,就態度大轉變,開始責怪那個對象,情緒起伏大。這些患者,因為對方的一句話,一個舉動,隨時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來回穿梭。他們渴望被愛,但又不懂怎樣愛別人。
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會不由自主地做某些事來取悅對方。
我不習慣從別人身上一味地索取。
小時候,即使倒蹭破了膝蓋,也能拍一拍起身,馬上就沒事,繼續玩自己的,感覺所有的事都沒什麼大不了。
感覺傷心,也有有效期。我們總會說服自己---差不多夠了。
活著的人畢竟還得活著、差不多該回歸到平常的生活了、如果我繼續悲傷,會給別人帶來困擾。
我要拍一拍,然後起身。所以我們盡情地玩吧~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那樣。
人們總是問我---你沒事吧?我一直很不好受,從來沒有感覺好一點。
時間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每個人都回歸到了平常,只有我仍徘徊在那一刻,什麼都不想做。
強迫一個沒辦法拿起勺子的人拿起勺子,這就成了暴力,對吧?!
抑鬱症患者本來就沒有病識感,所以需要周圍人的幫助。就算是護士,也照顧不好自己。所以現在不是照顧別人的時候,該先好好回頭照顧自己。

患者需要的,與其說是治療,還不如說是安慰。

一般治好抑鬱症,假性痴呆症狀就會好轉

生了孩子之後,階段回憶裡塗上黃色的部分(負面情緒)明顯變多了。
比起自己,一直把家人和工作放在首位,自然也沒有功夫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繼續往前,也不能保證情況會變好)
因為覺得可惜,沒辦法放棄
(可惜了這些年的努力)
不知不覺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既然我已經決定並且做出了判斷,那就夠了


只不過有些人在別人面前裝作若無其事罷了





有些生命歷程,沒真正踏進去的人,是真的無法理解
有些困苦的片刻,只能自己忍著嚥了~
身為職業婦女的媽媽角色很能理解的寫實
曾經的那個分身乏術快崩潰的自己被同理了




不要試圖對死亡變得麻木。


你要睡到什麼時候?睡覺能解決什麼問題?你就不為擔心你的人考慮?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這麼逼瘋別人?

怕給別人帶來麻煩,一直是硬撐的。



因為我從來沒有被愛過,因為不懂被愛的滋味,所以也不懂怎麼愛別人。我每天都渴望被愛,但不懂怎麼填滿。


比起自己,她更在乎別人。
比起自己的痛,她更心疼別人的傷口。
不管遇到什麼事,她只願表現美好的一面,而獨自吞嚥負面的情緒。
當發生一些難以理解的事情時,她最終把責任歸咎於自己。
都是對很小的事情也會受影響的人

有些人的自殺衝動會突然加劇,這種時候,患者會歪曲記憶或記不清事實。




正因為看不清自己的毛病,所以才有醫生和護士的存在。

為什麼您的眼神躲閃?為什麼總是說這些違心的話?

可我現在要從那個夢裡醒過來
反正那些夢想,並不屬於我。


世上哪有這麼對待子女的父母?
妳把媽媽拋棄吧~



那麼您本人呢?您有沒有讓自己幸福起來呢?

事實上,我完全疏忽了對自己的照顧。現在需要拯救的,是我自己。


(我從來沒有誇過自己)



您知道我在精神病院待過,也讓我覺得很丟臉。
每當我看到您,那些記憶都會湧現,這一點也很討厭。

那就只是疾病而已~可卻這麼貶低自己


既沒有犯罪,又沒有傷害別人,也不想給別人帶來麻煩,為什麼還要看別人臉色?
別人沒有權利批評你,不要這麼畏縮起來,要不然別人會以為可以隨便對你。


就按照能讓自己感到舒服的方向決定吧~



按照你原來的樣子,自信地應付吧~千萬不要畏縮

患者家屬說的酸言酸語,恰恰就是精神患者出院後會聽到的話---為什麼讓一個病人去上班?為什麼讓有病的孩子上普通學校?……
別人怎麼說,我們管不了,但至少我們不應該說這樣的話吧~

不管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場所,誰都有可能得上無法預測的疾病。


我覺得這整個過程會讓我成長起來,這也是我堅持下去的理由

(當經歷過之後,慢慢會喜歡上。)
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家人?

因為這個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經歷了獨自躲在洞內裡的艱難時期,但通過這個經歷,我學會了「珍惜」。









我們每個人都是徘徊在正常與非正常的邊緣人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