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位菩薩要利益眾生,最後都會鼓勵我們一心念佛。

眾生要離苦得樂,了生脫死,也是要至誠稱如來名號的功德最妥當、有保障、有安全感。

 

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若和合條件消滅,必趨敗壞。

 

六度萬行,若走自力,要通過生、老、病、死、苦的挑戰,必須有很大的功德力、定力;不然容易禁不起愛別離苦、怨憎恚苦、五蘊熾盛諸苦的考驗而顛倒。

 

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

決心往往也要透過苦的剌激、打擊來覺悟輪迴的苦楚。

電視、報章雜誌、親眼耳聞、親身體驗災難、橫禍、苦難,就較有危機意識及罪惡觀念,因而憑此覺醒轉向對佛的依恃。

地獄罪報、業障因緣的恩怨à覺醒à甘願念佛à體悟生命意義à找出路

大家都知道果報、共業的可怕,再切墜弘揚念佛的好處,才會用心老實念佛。

因此,念佛的意境、因緣,也是要透過生活中的利害關係才能深入。

 

學佛障礙變多,是因為過去比較沒智慧、知見、正念,比較不會注意自己的業障在哪。

龍華三會是在無佛無正法的時代,彌勒菩薩慈悲下生人間,在龍華樹下三度說法度人間有情。

 

信願門,強調佛力加持,體悟病苦、障礙,較符合現代人需要(人性)

金剛經、六祖禪經、維摩詰經---強調明心見性,不著四相、不著空、不著有---斷滅相+憶佛念佛?!è矛盾à煩惱(斷滅空à口說)

眾生機緣不同

人有同情、慈悲、關懷、親情悲願à&同情發心à單純念佛

金剛經、維摩詰經強調心地法門---在心地上下功夫,不會礙著念佛、信願行,心量廣闊。

佛陀所說心地:緣起法、三十七道品、四念處à菩薩大信、菩薩行

修任何法門,都只是文字理論。真正的境界最後都離不開信願行,安心為大我、為眾生---從無我發展到大我。

 

放生:念阿彌陀佛名號+南無寶勝如來

 

過年時,都會拜三千佛或萬佛,就是要與諸佛廣結善緣,而不是執著於一尊佛。

 

每尊佛都有本願功德力要來利益眾生,所以藉稱念其名號就能蒙受其益。

過去修了許多福德,今日才有好因緣與這麼多佛結緣。所以要對每一尊佛都能生起歡喜心,不要排斥。

 

念佛真念得入,信得進去的人,廣結善緣、隨喜、隨順的心境會很開闊。

 

每尊菩薩都有祂的慈悲,眾生根器沒有那麼利,我們表面的「理論」是專修一門(一門深入),但事實上,需要專修的是---我要專心皈依極樂世界。至於其他的(禮拜/誦經/供養/布施),廣修善緣,一點一滴的善業、功德,都要迴向極樂。

 

每個眾生的根機皆不同,我們可以隨喜、隨順。

 

知道誤解了,當下就要改,避免拿沙煮飯,永不能成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玉-Fanny 的頭像
    小玉-Fanny

    涅槃之愛~Nirvana

    小玉-F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