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第二章 復原的各層面
第三章 改善關係
看這本書好有感觸…❤️
發現自己 確實一直有個「內在找碴鬼」作祟
所以常讓自己有矛盾拉扯…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每次研讀的章節
都讓我也跟著進入一個對應頻率狀態 ?🤔
或者是這一面 讓我自己隱藏壓抑得很好🙄
反正都正好能理解內容就是…😁
所有黑屏背後的苦是我可以承受的嗎?
似乎還是慢慢抽絲剝繭就好…

-----

自我防衛表示我受到了攻擊

 
對於小時候(12歲以前)的記憶,
通常還是一片黑的黑屏居多。
 
曾問過資深前輩,
國小以前的記憶是零散或幾乎記不住
代表這個歷程中 肯定至少有個重大創傷
身為保護機制的潛意識把它壓抑下來
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身邊沒有太多資源
但揭開這個傷口,肯定是讓人難以承受的
 
覺察自己
內心一直渴望 想幫助別人的慈悲心背後
一心急著幫助別人 不忍別人受苦---
是曾想幫助自己或父母 但失敗的人
而把自己的期待投射在別人身上
推著自己成為拯救者的動力
12歲以前的記憶是黑的
國小以前的記憶是零散或幾乎記不住
代表這個歷程中 肯定至少有個重大創傷
身為保護機制的潛意識把它壓抑下來
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身邊沒有太多資源
先去處理其他年紀的內在小孩
會被壓抑下來的創傷 通常是難以承受的
-----
 
【自我療癒】揭露黑幕背後的過去-原生家庭

2021年初的從心覺醒Day.5作業
拖到了今天才完整的深度完成…

(從沒想過會挖這麼深…😅)

在春分來臨之前,
從2月底開始…
因為在課程中發現"我不會撒嬌"的一個問題點
想不到情緒接續的瞬間撲天蓋地湧上

允許自己進入深刻感覺體驗
而後情緒低落 完全不想吃飯 不想說話 不想動
(感覺好接近死亡區…😅)

躲被窩哭了三天左右…深度釋放情緒後…
開始突破了原先記憶的潛意識黑幕
延伸清理出原生家庭的舊有模式

才發現…原來這個問題點
它 在無形中 影響了我這麼多 這麼深的層面
想不到自己揭開
這層 被掩蓋在黑幕背後的傷口時 這麼痛😭

謝謝若辛之前推薦的好書-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在這歷程中幫了我許多❤️🙏

也終於在 再度沉寂一個月後 如實完成這份作業❤️

【自我療癒】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關係療癒事件-撒嬌&

 
撒嬌這件事,
或許就是我缺乏的柔軟吧~
我發現…明知它好用…
我卻對它,不屑使用~
也許是因為一身傲骨…
所以從來不需要用這個來獲寵…
---

最近幾天 正好因為一個「我不會撒嬌」的事件
似乎帶出了我小時候記憶感覺裡 很深層的無力感與情緒,
也一直把身邊的人推開 感覺整個人很接近死亡區的情緒~

放縱自己哭了三天,釋放了三天的情緒
雖然似乎還是有非常多的低落情緒在
但我找到了一些記憶片段的蛛絲馬跡

小時候,因為身為老大
比老二只多了一歲3個多月

所以在原生家庭裡…
很多時候必須要強…必須逞強…
必須裝沒事…裝鎮定…假裝一切都好…

撒嬌示弱 這件事…
是我從來沒被允許與教導的…
也是我打從心裡抗拒、厭惡甚至無力的
它牽動了我好多…
讓我沒了自信、沒了言語、沒了安全感
也讓我多了傲氣和理智面具去武裝 去對抗…
但這…好累人呀~
不在乎嗎?
我其實非常在意!
我不明白…
為什麼我不能被允許呈現出這一面
不能愛哭、長大了、不能……
但妹妹們卻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得到關注?
於是…我漸漸沉默 再也不表達了~
不哭不鬧 其實最吃虧了…
但我也不想用同樣的方式達到目的
每一次都敗在這個點上…
所以我更不敢輕易為之…
其實…背後有許多的擔心與害怕
害怕別人突然從生命中退開
所以總是像壁虎遇到危險就斷尾一樣
自己先推開別人 避免面對突如其來的失去
 
我害怕被拒絕
#釋出善意放下期待做好自己就好
#我有面對現實的勇氣(力量)
#我接受別人擁有不同的想法與意見
 
我害怕被打擊
#我勇敢接受自己盡力後的結果
#我感謝指教給予修正的機會
 
我害怕自己不夠好
#我允許不完美的存在
#我接受自己的完整
 
我害怕自己的表現讓別人失望
#我有明確的方向與目標
#我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
 
我害怕別人發現我的弱點而緊抓不放的攻擊
#我有包容&修正補強的勇氣與耐心
 
我害怕面對自己的無力與無助
#我允許自己脆弱
 
我害怕失去最後一股傲氣與骨氣
#我擁有自信與傲氣
 
我害怕自己什麼都不是
#我是我自己
#我感謝一路上所有背後默默支持我的人
 
我害怕面對自己的脆弱、軟弱
所以逃避、閃躲、分散注意力
所以尋求同溫層的安慰與支持(慰藉)
所以示弱
#我擁有一顆柔軟的心
#我身邊擁有許多可談心的知心好友
 
希望對方放掉期許
希望可以減輕壓力
希望對方照著我想要的結局發展
原來…
我有這麼多的擔憂與顧慮
還有這麼多的控制…
牽一髮而動全身…
好累呀~
 

---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後群】第三章 改善關係(p.75~79)

「無條件的正向關懷」是孩童茁壯所必需的。
關係技巧,是建立親密感所必需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人提供可靠之愛、支持與保護的孩子
若沒有人示範關係技巧,會很自然地變得不願向他人尋求支持,
並且不得不把「靠自己」當成求生的策略。

對別人有需求,可能會使他感到特別危險,
甚至很難或無法感受關係中的慰藉與支持。
建立關係的背後,會隱藏大量的焦慮與不安。
而且不時都在計算何時可以用最不冒失的方式逃脫社交情境。

消化痛苦情緒的能力,可以透過安全的與他人溝通而得到提升。
透過關係性的協助,治癒「束縛性羞恥」才能真正鬆綁。

透過情緒重現管理,臣服於哭泣的恩典---
透過哀悼工作,能重拾自我憐憫性的哭泣能力,
以及表達自我保護性的憤怒能力。
釋放武裝、促進身體整合、改善睡眠、減少過度反應,
並且有助較深、較規律的呼吸。(~p.70)
---

 

2021.04.19
今天看了第二部 #療癒的細節---#第五章
重點筆記,跟大家一同分享❤️
1、童年持續的情緒忽略,通常會產生壓倒性的恐懼、羞恥和空虛。
2、最外層的虐待證據,ex:性虐待或過度體罰。
下一層是言語、靈性和情緒的虐待。
核心則是言語、靈性和情緒的「忽略」。
所有的壓抑都會累積-->臨界-->爆發
3、吹毛求疵的持續言語攻擊,系統性地摧毀自尊,有毒的內在找碴鬼會取而代之。灌輸了恐懼和毒性羞恥的制約,孩子會避免引來關注的自我表達,並學會不尋求任何幫助或連結。
4、無情的苛責,尤其是來自父母的怒火和責罵,傷害性足以改變孩子的腦部結構。重覆的鄙視訊息會被孩子內化和接受,孩子會反覆不停地鄙視自己,並建立自我仇恨和自我憎惡的神經通路。後來,只要想真實或脆弱地表達自己,就會引發自我嫌惡,活在自我攻擊的極大損傷,支持自己的能力被大幅毀滅。
5、人生頭幾年,缺乏父母的愛和投入,會產生壓倒性的空虛感。情緒忽略,會使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還有痛苦的空虛---饑渴地需要他人的溫暖和慰藉。持續地缺乏照顧者撫育,對愛的饑渴會穩定地增加,有時會變成生長遲滯症候群。所以嬰兒需要大量的肢體接觸和撫育才能茁壯。
6、來自父母遺棄的情緒饑渴,通常會演變成對物質或成癮性歷程的慾求不滿。成癮通常是用錯誤的方式試圖分散內在的痛苦,調節痛苦的情緒重現。當父母背棄孩子對於幫助與支持的需求,孩子的內在世界會混合著恐懼、羞恥和憂鬱。漸漸地對自己的主要體驗充滿情緒痛苦,可能會難以控制到必須解離、藥物控制、對外採取攻擊性行為,或攻擊自己,甚至要求自我完美。
7、真正的親密感,可以療癒情緒遺棄。真正的親密感有賴於我們展現脆弱。當我們在情緒重現,感覺困於恐懼、羞恥和憂鬱的混雜遺棄感時,如果能夠成功&安全的他人連結,會帶來深度的復原。
8、CPTSD的復原,會反應在一個對自己人生故事的敘述中。倖存者復原了多少,故事就會有多完整、協調、情緒一致,並且以「自我同情」的角度述說。
9、復原的關鍵之一,是了解父母在撫育和保護的職責上有多麼嚴重的失職,而看清情緒重現來自於童年受到的父母拒絕。真正憐憫童年的自己,了解童年情緒忽略有多深層而重要,是種使人更有力量的成就。

 

---

其實我在大量「學習」了很多之後…有不同的體會
發現自我療癒的重點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認真實行
尤其要認真正視自己的「內在小孩」受傷這一塊
才能真正釋放所有壓抑在身體裡的情緒跟能量
而不是停留在頭腦的說服或同理,反而會干擾療癒😅
但也許各人感受不同…
所以純粹我的分享❤️🙏
每個人歷程不同,
所以大量學習 療癒機會也可能相對較高。
 
其實話說來說去就只是一套說詞,只是自己可以選擇接受什麼方式去讓自己放下&舒心安慰
所以我覺得療癒的重點是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要求或期盼別人能夠理解對自己的這套說法
換個立場和角度想…
也確實是因為是我們「選擇」讓自己沒有力量,所以才必須怪在別人頭上,讓自己感覺舒服一些…不是嗎?
如果知道我們每個當下 都是「可以重新選擇」的,也有足夠的力量,
那麼就算把所有想說的話話說出口…父母無論如何回應 肯定也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影響 心不起波瀾
凡事有因才有果
自己的內心如果沒有痛點 也不在意
那麼外境怎麼變化
就像風一陣 吹拂過去而後平靜 我們也不會起任何情緒
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提醒&安排,感謝過去的一切讓自己更堅韌~
以上,跟您共勉❤️🙏
 
每個人,都在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呈現靈性。我們或許透過仇恨,恐懼,受苦,傷害來經驗生命,這些經驗,只是在幫助我們來看見內在真正的本質,喚醒沈睡的靈魂,找回那份失落的愛。
無論每個人生命正在經歷什麼,都是在幫助我們看見內在的神性,活出靈魂的本質。
所有的發生,所有的經歷,沒有好壞對錯,善惡是非,都只是我們當下選擇的方式來協助我們看見我們的本質,活出真實的自己。
唯有經歷過痛苦,才能感受到慈悲。唯有經歷過恐懼,才能感受到力量。唯有經歷過仇恨,才能感受到愛。
一切的發生,都是在幫助我們找回自己。
沒有任何人比其他人還有靈性,沒有任何靈魂比其他靈魂還神聖。
每個靈魂都是神聖存有,只別於,我們是否已經從沈睡中甦醒,看見我們內在的神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玉-Fanny 的頭像
    小玉-Fanny

    涅槃之愛~Nirvana

    小玉-F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