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點摘錄】#練習設立界線:在愛裡保持距離,將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全部放手 (17-20章)
#我們有權做自己
#壓抑
如果我們生活的環境教給我們的都是互依成癮的行為觀---不要想、不要去感覺、不要有意見,如果我們表達個人意見會被人吼、被處罰,壓抑就會成為我們的生存之道,最後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壓抑會讓人身心失衡,也會扼殺創造力,而出路只有一條---表達自我。(做自己、說出自己的感受、說自己該說的話、說出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
我們不敢表現自己,或許是因為害怕別人會不喜歡我們。
#真正的力量來自放手做自己
只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放手做自己,就會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把堵塞與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就能恢復平衡穩定,與自己、與生命和平相處。
#抗拒
抗拒會把快樂擋在門外,讓心無法平靜,切斷我們與力量之間的連結。只要反擊,力氣一下子疾沒了。
人只要遇到不喜歡的事,我們就會啟動第一道防衛機制:抗拒(拒絕接受)
如果抗拒是無意識的舉動,就會捲入事件的漩渦。我們會封閉情緒的出口,與生命過不去。只要去除對立的心態,痛苦與傷害就會慢慢減輕、消除。
不用強迫自己馬上接受現實,讓抗拒的外衣層層剝落,覺察辨認出自己在抗拒什麼、深呼吸接受、感受,並釋放情緒、順服。
只要宣布對立,其實就輸了。選擇順服,我們就贏了,也能找到自己、生命、力量與平靜,不必煩惱下一步該怎麼走,生命自然會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
#親密關係與性
性關係不只是身體的互動,它是一種身體心靈的經驗 結合了扶持、坦誠、全心投入、專注、信任、尊重與愛的元素。親密關係只要結合了扶持與性關係,就是天賜的禮物。
身體是有智慧、有知覺能力的。我們要學習善待自己的身體,隨時注意身體的感覺,保護、重視自己的身體,讓身體成為我們信任的好朋友。
性侵,是一種破壞力最強的肢體接觸方式。
受到性侵害會影響到對他人的信任、自尊、親密關係以及性行為。
在經歷可怕的事件後,要學習與人發展出健康的性關係、知道性與愛的關係、信任與扶持,有很大的障礙要克服。是一大難關,也是漫長的旅程。
受侵者其中一個副作用,就是會把加害人應有的羞恥與罪惡感,套在自己身上,造成自己在受害事實過去很久的情況下,持續活在受害者的陰影中。
離開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性侵受害者,很往很擅長離開自己的身體(把自己抽離),不去感受身體的觸摸,讓自己不會精神崩潰,繼續活下去。
記得尋求援助。把它寫下來、或把這個秘密說出來,把羞恥與罪惡感還給加害人,把負面的能量趕出身上。不要獨自承擔。
肢體接觸是人體最美妙的感官經驗。觸摸有療癒的效果,它能帶給人安慰與扶持。不對等的情形,可能會引發憤恨情緒。
如果我們懂得自愛,也懂得尊重自己的身體,不要輕易讓自己受到傷害,或太早卸除防線。我們要隨時感覺身體的存在,清楚觸摸帶來的感受。要清楚行為是否違背自己的意願,絕對不要勉強自己的身體忍受。
生命中的人來來去去,我們只能和自己喜歡的人發生親密關係,身心都要投入,每一刻都要過得有意義。
#信任是一種選擇
不要太快下結論,有時候問題不是出在我們沒有從中學會道理,
而是我們學到的是負面的道理。
改變觀點,相信生命與自己,換個角度看人生,把人生看成一連串學習經驗的組合。
#把感覺放下
當下的感覺沒有對錯的分別,男人缺少的是感受情緒的自由---生氣除外。
人類四種基本感覺:生氣、傷心、快樂、害怕。
情緒會來,也會離開。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讓情緒快點平復。
感覺只要被壓抑,就會成為障礙,讓人封閉自己的心,快樂不起來。
感覺本身不會製造身心疾病或裝病;感覺被壓抑,留在心裡作亂沒釋放,才會讓人生病。
感覺被我們封閉一段時間以後,可能會開始自己找出路,學習察覺情緒的作用。
情緒要我們完全承認它的存在,與它合而為一不抗拒,順服才能找到出口釋放掉。
但學會標記,不抵抗、不批判,處理感覺的能力與速度會越來越快。
#把情緒釣後流放
自然推移的過程,就是心靈與情緒的成長。
悲傷與快樂沒有差別---差別是大腦想出來的。
憤怒與激動之間的本質相同,無論偏好哪些感覺,它們都是情緒輪盤的一部份。
#感覺是生命的色彩
麻痺、封閉、鈍化-->徹底感覺--專注當下-->感受情緒-->記取教訓-->放下-->原諒-->成長
憤怒提醒我們該建立界線了~
讓憤怒控制我們,會削弱我們的力量,把憤怒放掉再講,才是表達憤怒最有效的方法。
我們拼命壓抑的情緒,往往就是生命希望我們去體會、表現出來的情緒。長期刻意不去感覺,通常會夾雜過去的情緒。
恐懼會驅使人們操弄與控制別人
恐懼會癱瘓行動力,奪走生命的樂趣。
#意義治療法
給自己15分鐘好好感受-->放鬆(靜坐數息)
身處逆境的人,對於壓力、危機、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比活在保護傘下的人傑出。
把過去的經驗變成我們的助力,不要讓恐懼感牽著我們走。
過度誇大或痛苦成癮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存在與渴求的狀態
詢問自己哪裡出了問題,把自己變成平靜的中心點,順服每一種感覺,活在當下,向自己好好傾訴。
改掉要把別人變得和自己一樣痛苦的毛病
情緒都有一種易於辨認、各自專屬的情緒聲調。
罪惡感是最惡劣的一種情緒。
我們都是人,盡力就好,不需要做到完美。
學習不要批判別人,站在鏡子前,直視自己的眼睛,大聲說:「我原諒你」
失去-->問心有愧-->責怪懲罰自己(罪惡感):悲傷的過渡階段過程。
追求完美只是折磨自己的枷鎖。
記得我們不是主宰者,也不是聖人,當個平凡人就好。
世上發生的每件事,無一不是上天的安排。
建立界線表示我們愛人的能力有限。把討厭自己的界線框架拆除,打開自己的心,接受祝福,因為我們值得。
#感覺是打開心門的鑰匙
把心打開,就會知道自己是誰,就會找到快樂與平靜。
感覺會讓我們的存在,回復原本應有的完整與圓滿。
#我們有權做自己
#壓抑
如果我們生活的環境教給我們的都是互依成癮的行為觀---不要想、不要去感覺、不要有意見,如果我們表達個人意見會被人吼、被處罰,壓抑就會成為我們的生存之道,最後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壓抑會讓人身心失衡,也會扼殺創造力,而出路只有一條---表達自我。(做自己、說出自己的感受、說自己該說的話、說出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
我們不敢表現自己,或許是因為害怕別人會不喜歡我們。
#真正的力量來自放手做自己
只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放手做自己,就會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把堵塞與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就能恢復平衡穩定,與自己、與生命和平相處。
#抗拒
抗拒會把快樂擋在門外,讓心無法平靜,切斷我們與力量之間的連結。只要反擊,力氣一下子疾沒了。
人只要遇到不喜歡的事,我們就會啟動第一道防衛機制:抗拒(拒絕接受)
如果抗拒是無意識的舉動,就會捲入事件的漩渦。我們會封閉情緒的出口,與生命過不去。只要去除對立的心態,痛苦與傷害就會慢慢減輕、消除。
不用強迫自己馬上接受現實,讓抗拒的外衣層層剝落,覺察辨認出自己在抗拒什麼、深呼吸接受、感受,並釋放情緒、順服。
只要宣布對立,其實就輸了。選擇順服,我們就贏了,也能找到自己、生命、力量與平靜,不必煩惱下一步該怎麼走,生命自然會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
#親密關係與性
性關係不只是身體的互動,它是一種身體心靈的經驗 結合了扶持、坦誠、全心投入、專注、信任、尊重與愛的元素。親密關係只要結合了扶持與性關係,就是天賜的禮物。
身體是有智慧、有知覺能力的。我們要學習善待自己的身體,隨時注意身體的感覺,保護、重視自己的身體,讓身體成為我們信任的好朋友。
性侵,是一種破壞力最強的肢體接觸方式。
受到性侵害會影響到對他人的信任、自尊、親密關係以及性行為。
在經歷可怕的事件後,要學習與人發展出健康的性關係、知道性與愛的關係、信任與扶持,有很大的障礙要克服。是一大難關,也是漫長的旅程。
受侵者其中一個副作用,就是會把加害人應有的羞恥與罪惡感,套在自己身上,造成自己在受害事實過去很久的情況下,持續活在受害者的陰影中。
離開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性侵受害者,很往很擅長離開自己的身體(把自己抽離),不去感受身體的觸摸,讓自己不會精神崩潰,繼續活下去。
記得尋求援助。把它寫下來、或把這個秘密說出來,把羞恥與罪惡感還給加害人,把負面的能量趕出身上。不要獨自承擔。
肢體接觸是人體最美妙的感官經驗。觸摸有療癒的效果,它能帶給人安慰與扶持。不對等的情形,可能會引發憤恨情緒。
如果我們懂得自愛,也懂得尊重自己的身體,不要輕易讓自己受到傷害,或太早卸除防線。我們要隨時感覺身體的存在,清楚觸摸帶來的感受。要清楚行為是否違背自己的意願,絕對不要勉強自己的身體忍受。
生命中的人來來去去,我們只能和自己喜歡的人發生親密關係,身心都要投入,每一刻都要過得有意義。
#信任是一種選擇
不要太快下結論,有時候問題不是出在我們沒有從中學會道理,
而是我們學到的是負面的道理。
改變觀點,相信生命與自己,換個角度看人生,把人生看成一連串學習經驗的組合。
#把感覺放下
當下的感覺沒有對錯的分別,男人缺少的是感受情緒的自由---生氣除外。
人類四種基本感覺:生氣、傷心、快樂、害怕。
情緒會來,也會離開。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讓情緒快點平復。
感覺只要被壓抑,就會成為障礙,讓人封閉自己的心,快樂不起來。
感覺本身不會製造身心疾病或裝病;感覺被壓抑,留在心裡作亂沒釋放,才會讓人生病。
感覺被我們封閉一段時間以後,可能會開始自己找出路,學習察覺情緒的作用。
情緒要我們完全承認它的存在,與它合而為一不抗拒,順服才能找到出口釋放掉。
但學會標記,不抵抗、不批判,處理感覺的能力與速度會越來越快。
#把情緒釣後流放
自然推移的過程,就是心靈與情緒的成長。
悲傷與快樂沒有差別---差別是大腦想出來的。
憤怒與激動之間的本質相同,無論偏好哪些感覺,它們都是情緒輪盤的一部份。
#感覺是生命的色彩
麻痺、封閉、鈍化-->徹底感覺--專注當下-->感受情緒-->記取教訓-->放下-->原諒-->成長
憤怒提醒我們該建立界線了~
讓憤怒控制我們,會削弱我們的力量,把憤怒放掉再講,才是表達憤怒最有效的方法。
我們拼命壓抑的情緒,往往就是生命希望我們去體會、表現出來的情緒。長期刻意不去感覺,通常會夾雜過去的情緒。
恐懼會驅使人們操弄與控制別人
恐懼會癱瘓行動力,奪走生命的樂趣。
#意義治療法
給自己15分鐘好好感受-->放鬆(靜坐數息)
身處逆境的人,對於壓力、危機、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比活在保護傘下的人傑出。
把過去的經驗變成我們的助力,不要讓恐懼感牽著我們走。
過度誇大或痛苦成癮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存在與渴求的狀態
詢問自己哪裡出了問題,把自己變成平靜的中心點,順服每一種感覺,活在當下,向自己好好傾訴。
改掉要把別人變得和自己一樣痛苦的毛病
情緒都有一種易於辨認、各自專屬的情緒聲調。
罪惡感是最惡劣的一種情緒。
我們都是人,盡力就好,不需要做到完美。
學習不要批判別人,站在鏡子前,直視自己的眼睛,大聲說:「我原諒你」
失去-->問心有愧-->責怪懲罰自己(罪惡感):悲傷的過渡階段過程。
追求完美只是折磨自己的枷鎖。
記得我們不是主宰者,也不是聖人,當個平凡人就好。
世上發生的每件事,無一不是上天的安排。
建立界線表示我們愛人的能力有限。把討厭自己的界線框架拆除,打開自己的心,接受祝福,因為我們值得。
#感覺是打開心門的鑰匙
把心打開,就會知道自己是誰,就會找到快樂與平靜。
感覺會讓我們的存在,回復原本應有的完整與圓滿。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